复旦女博士情感纠纷牵出学术不端 5篇SCI到底是啥

2019-07-29 13:27 来源:荔枝新闻

  7月27日凌晨,针对近日网传复旦女博士情感纠纷牵出学术不端问题,复旦大学发布声明称:要求并会同中山医院就网友关注的当事人师德师风和学风问题启动调查,对任何师德失范、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有责必究。

  事件回顾

  日前,网传复旦大学女博士卷入情感纠纷,导致一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青年研究员自杀未遂。

  网传女博士照片

  这位自杀未遂的研究员曾发文称自己曾送5篇SCI论文给该名女博士,同时为其抛妻弃子。

  网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

  网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朋友圈截图

  对此事件,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有人表示能送5篇SCI论文,绝对是真爱!还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柠檬了,别人轻而易举收5篇SCI论文,而多少人挤破头也发不了一篇。

  那么SCI到底是什么?竟然让众多网友如此柠檬?荔枝新闻为你来科普!

  SCI是什么?

  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中文全称为《科学引文索引》,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在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在我国,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因此,SCI不仅是一部权威的文献检索工具,也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依据。

  SCI在学术圈有怎样的地位?

  资深SCI研究员,东南亚经济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丁裕森表示:SCI在学术圈代表着最高学术水平。

  如何判定论文作者的贡献度和参与度?

  南京航空航天博士传鑫告诉荔枝新闻记者,一般来说,通过论文署名排序和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即可看出作者们的贡献度和参与度。

  在刊发论文时,作者们会根据各自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按顺序进行署名,论文署名一般划分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含金量”最高。丁裕森表示如果对论文或研究成果没有任何贡献,却在论文中“挂名”,这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而影响因子则是另一个评价SCI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每年6月,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会在Thomson 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公布。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为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度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即2015年期刊的IF =(该期刊2013~2014年发表的论文在2015年的总被引次数)÷(该期刊在2013~2014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简单来说,影响因子越高,代表该期刊的学术水平越高。能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中发表论文,则代表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

  高校硕博士毕业,一定要发SCI吗?发SCI论文难不难?

  华东交通大学的在读硕士宽响对荔枝新闻记者说:“一般对于硕士生毕业没有太多要求,但对于博士来说,是一个必要的指标”。传鑫表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的标准是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这一标准与同类高校相比,处于一般水平。据荔枝新闻记者了解,国内985/211大学对博士毕业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至少发表1篇或2篇SCI论文,一种是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和1篇EI论文。

  那么,发表SCI论文有多难呢?

  宽响告诉记者:“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发表一篇上乘的SCI论文是非常困难的”。传鑫表示:“不同学科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但是对他们学机械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研究生升学、毕业、求职的过程中,SCI论文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助力?

  丁裕森表示,对于硕士生来说,发表SCI论文有助于他们升学,被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对于博士生来说,能否发表SCI论文,代表着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对于求职的年轻学者来说,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才能提高被科研单位录取的概率。据荔枝新闻记者了解,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可以助力研究生在校申请高额奖学金,帮助学者申请科研项目及科研奖金,同时对于学者未来的学术职称评定也有很大的影响。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