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月球日:可上九天揽月的中国探月梦

2019-07-20 06:38 来源:爱青岛

  1969年的今天,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从此7月20日被定为“人类月球日”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新华社)

   今年恰逢人类登月50年,“月球上的一小步”已经变成了“人类的一大步”。

  借着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美国媒体再次密集谈起太空时,字里行间却多了几分“危机感”。

  因为他们看到,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正迎头赶上……

  “如果下一次从月球传来的声音是普通话,我一点儿都不会感到奇怪。”

  7月18日,美国彭博社引述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一位太空政策专家的话报道说。

  这篇文章有一个颇为亮眼的标题:《下一个阿姆斯特朗可能会是中国人》

  “太空超级大国”,7月17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选择用这个词形容中国当前在太空领域的地位。

  让美媒如此恐慌的,是中国正在稳步推进探月计划,以及取得的一系列太空探测成果。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年中国的探月梦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现实的。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映红了世界航天地图的东方,至此,世界主要大国几乎全部加入空间俱乐部。

  上世纪70年代后,受世界航天大国注意力转向以及冷战结束等因素影响,月球复归寂静。但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航天探索成本的降低、未来月球利用需求的迫近,夯实了科技、工业基础的人类决定重返月球。

  2007年、2010年,中国先后成功发射嫦娥一号、二号探测器,获得了世界上已公开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图。在空间活动安排上一向克制、冷静的中国开始探月,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务实的新探月时代已经到来。

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嫦娥二号探测器

  在此前后,日本、印度、美国等国也纷纷发射新型月球探测器,为后续任务打前站。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面成功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航天器月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的国家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与巡视探测,成为人类探月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嫦娥四号着陆器

  50年前,阿波罗11号任务着陆区被命名为“静海基地”;50年后,嫦娥四号任务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

  月球上有资格以“基地”命名,且获国际认可者,仅此两处。

  当得知我国月背着陆探测计划后,长期对中美航天合作讳莫如深的NASA,主动提出获取嫦娥四号任务着陆时间、地点以进行观测,乃至未来利用中继星“鹊桥”等需求,中方欣然应允。

  合作,将成为人类此轮重返月球,乃至最终实现驻留、开发的关键。

  不久前,我国还组织科研人员对月球探测器着陆区选址和相关科学价值进行了充分研讨,为探月四期工程及后续科研站建设提供了参考。

2018年中国航天日官方宣传片公布的月球科研站(示意图)

  下一步,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面采样返回;后续将发射嫦娥六号、七号、八号,拟实现月球南极采样返回、月球南极综合探测等任务目标,完成一些关键技术月面试验,其中嫦娥六号探测器已明确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科学载荷搭载机会。根据时间表,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另外,根据规划安排,将在今年至2022年前后进行中国载人空间站的组装建造。如果国际空间站按原计划在2024年退役,并且届时其他商业空间站尚未建成,中国空间站或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除了空间站以外,中国已经宣布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并将一次性完成对火星的“绕、落、巡”,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获取自主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目前火星车已经做好。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回望人类50年的征程

  我们对航天梦想与现实的认识更为深刻

  更有决心挑战困难

  更有信心实现梦想!

  【爱青岛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参考消息、第一财经】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