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清明上河图》,按张择端原画1:0.8绘制而成。你能猜出咋做的吗?
电脑打印?
手绘?
木刻?
版画?
都不对!
这是用錾刀在金属板上刻出的,名叫“锲金画”。
黑色部分是底板,白色部分纯手工雕刻。
用錾刀刻,可比用笔画难多了。先不说金属板硬度大,刻得出得大手劲儿,单说这层次感,不同于画笔颜色可调,这錾刻的工具只有小锤子和自制錾刀,立体感靠折光效果,做好折光则得精准把握落刀的角度、轻重和深浅。
雕刻师是青岛人,名叫辛泽容,今年70岁。
他的作品被法国戴高乐总统纪念馆收藏过,北京奥运会、上合峰会展览过,还作为国礼送给过国际政要。
一毫米雕出七八条线
上图中看到的网状小格,七八条相加,只有一毫米。太过细腻,雕刻时,錾刀挡视线,完全看不见,全靠心里算。
这锲金画的名是辛泽容上世纪80年代起的,寓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画法也是自创,在铝合金、银板、金板等金属材料上,用錾刀和小锤雕刻,錾刀把把自制。
从20多岁在花瓶等物件儿上刻,到80年代转战金属板,如今“刻龄”40多岁的辛泽容,作品曾在英、法、德、日、韩等多国展览。展台常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这么精致,一定是电脑画的,人工可做不出。”类似的评论几乎逢展必有。
他也不多解释,展开板子,拿起锤子、錾刀,叮叮当当刻起来。
其他展位多是静的,他这响起敲击声,聚的人更多了。
刀落纹路起,不一会儿,这“电脑画”竟靠双手绘出样儿了。
围观者大拇指竖起。
这还是小事儿。
辛泽容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省文联授予2009年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称号;作品在香港第十三届华人艺术大会上获国际金奖。
2008年,他参加了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文化展”,不仅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签发的荣誉证书,而且作品《雄鹰》被国际残联主席雷文爵士收藏,《福娃带您好运来》收藏进北京奥运会博物馆。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辛泽容的《戴高乐》和《雄鹰》,又走进法国卢浮宫,被戴高乐总统纪念馆收藏了。
2018年以来,辛泽容又参加了上合峰会、海军节展览;同时植入电影,走进了戛纳电影节。
辛泽容的锲金画植入影片《活宝》,该片正在排片中。
“非遗活得好,要自己变”
尽管成绩不少,但辛泽容坦言,买的人并不多。
一幅稍显精致的锲金画,少则个把月,多则一两年方可完工,外加不低的材料成本,售价多数人望而却步。
“非遗靠的是传统技艺,但要传下去,得解决俩问题:变,加点儿新鲜东西,让年轻人喜欢;卖出去,手艺人也是人,得先吃饭不是?”
在辛泽容看来,中国非遗项目世界最多,不能只靠国家扶持,得自己想办法。
怎么走?向上进行高端合作,打造时尚精品;向下降低成本,做普通市民买得起的小用品。
现在,他们正和爱马仕洽谈,有望做其精雕皮带扣等的供货商。同时在文创小物件儿上下功夫,比如,把梅兰竹菊刻在书签上,雕在花瓶上,琢在梳妆盒上。
“只有卖出去,养活得了自己,年轻人才能学得起,你也才有更多心思打磨更费时费力的好作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年轻徒弟收不收?挺纠结
“我今年70岁,不戴眼镜,还能看到1.5呢。”
辛泽容对自己的视力挺满意,这是刻好锲金画的基本功。
但转而,他又叹了口气:“毕竟上年纪了,视力比早些年是差了,手劲儿、体力也快跟不上了。不知道还能刻几年。”
除了儿子、孙子、孙女会刻以外,八年前,他还收了个聋哑徒弟。这徒弟有美术功底,肯学,辛泽容便教他锲金画。
辛泽容当年初做锲金画时,无经验可借鉴,70多把常用的錾刀,都是自己一点点琢磨出来的。仅一把刻头发用的刀,他足足研究了十几年。雕刻20来年后,知道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
他向徒弟倾囊相授,如今徒弟的手艺虽和辛泽容没法比,但已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记者:想多收几个年轻徒弟吗?
辛泽容:想,让更多人喜欢、会做才是真的传承嘛。
可顿了顿又说:也不想,学锲金画太苦了,好几年才能出成绩,挣不来钱,怕年轻人撑不住啊。
早在非遗进校园兴起前,辛泽容就去中小学带孩子们体验锲金画。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稚嫩小脸上挂着的兴趣,他有种说不出的欣慰。
辛泽容读中学的孙子、孙女已能刻十二生肖,一家人常一起研究锲金画。
辛泽容说,锲金画虽学起来不易,但和书画篆刻相通,打好美术基础,慢慢琢磨,日积月累一样可以做好。比如,这紫砂壶上的篆刻相对简单,能在其他物件儿上刻精致,慢慢就能在金属板上刻好了。
辛泽容坦言,在合金材料上篆刻是自己创的,但早在春秋晚期,金属篆刻就兴起了。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青铜器上的雕刻等,都可看作锲金画的前身。
青岛重大活动,辛泽容常用锲金画纪念。这是为海军节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