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劳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6月25日,青岛市教育局专门印发《关于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市范围内遴选20家优秀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到2022年各区市至少建立1处区域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将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劳动课要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意见中提到要完善劳动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劳动教育,教研部门设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各中小学在学期开始前向所属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中小学要采取有效措施,配足配齐劳动教育教师。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在校内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劳模、职业学校教师、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校内劳动教师教研活动,至少给学生授课2次。
劳动教育课可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课,1至2年级劳动教育平均每周不少于0.5课时,3至9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共14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6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志愿服务2学分。各学校可分散或集中课时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要加强劳动课程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鼓励各学校整合劳动、科学、综合实践、环境、技术等课程,做好劳动教育幼小衔接,小学侧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侧重劳动技能培养,高中侧重劳动实践与创新。鼓励学校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鼓励高中学校与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劳动特色课程。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鼓励开辟专区种植养殖
劳动教育形式也将会进一步拓展,全市中小学校要在校园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教室宿舍清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有条件的学校开辟专门区域进行种植、养殖活动,设立“责任田”“微农场”。全市中小学生每学年参加社会课堂实践不少于6次,其中劳动教育实践不少于1次。义务教育段学生每学年参加一次学工或学农实践教育,高中学生三年至少参加一次学工或学农实践教育。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一周设为劳动实践周,每月确定一天设为劳动日。劳动实践周至少开展1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日常劳动技能比赛、劳动技能小达人评选等活动,至少组织1次职业体验活动,走出校园,走进各行各业,开展浸润式体验。家校合作,将洗碗、洗衣、扫地、烹饪等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的学习列出家务劳动清单,家务劳动校内纳入“有课程无课时”管理,校外由家长监督落实课时。
各学段都要有劳动教育成果
根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6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至少2件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进行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须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方案、研学旅行方案3项研究成果;高中三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并有完整的学习笔记(或标志性成果)。各学校要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情况统一纳入青岛市中小学生“十个一”评价记录手册和信息平台,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