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一般的家长都会认为孩子是感冒了,可并不是只有感冒才会引起小儿发烧,很多病症也会出现发烧的现象。
出生才40多天的圆圆(化名)发烧、不愿吃奶,到医院就诊,才发现原来是圆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幸好救治及时,孩子捡回一条命!
原来,圆圆白天就不愿意吃奶,睡觉的时间明显增多,哭声也变弱,父母并没引起重视。晚上,圆圆还发烧了,测腋温有38.5℃,感到不对劲的父母赶紧将圆圆送至杭州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接诊医生发现圆圆精神反应也不好,判断孩子有严重感染可能,要住院治疗!
到病房后,在开通静脉通道过程中,圆圆突然出现抽筋,翻白眼、手脚抖动、脸色青紫、没有意识……值班医生护士马上进行抢救,很快圆圆抽筋停止,意识恢复,但精神状态并不好。
凭借临床经验,值班医生判断圆圆“细菌性脑膜炎”可能性很大,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但家长心疼孩子小,不同意检查,经过多次沟通,父母才同意。
检查结果如医生预料的,脑脊液中白细胞竟多达6200ul(正常值0-10ul),而血液细菌感染指标也非常高,医生可以确定圆圆是细菌引起的全身严重感染,细菌进入大脑引起了“细菌性脑膜炎”。
那么是什么细菌呢?
化验室从圆圆血液中培养出这次感染的罪魁祸首——“脑膜炎奈瑟氏球菌”,也就是说圆圆患的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经过积极有效隔离治疗,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圆圆治愈出院。
40多天孩子怎么会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又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沈逍雁介绍,流脑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黏膜,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继续传播,若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侵犯脑膜和脊髓膜,引发脑脊髓膜炎。流脑一般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每年的3-5月是发病高峰期。圆圆在生病前,刚随父母从老家坐车来余杭,车上人多,给了细菌交叉感染的机会。
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是流脑典型的三大症状,流脑起病急,病初有鼻炎、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症状,常常容易被忽视。随即高热,寒战、乏力、哭闹不安,大孩子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出现。而小宝宝这些症状不明显,表现为拒乳拒食、活动明显减少、囟门隆起、皮肤瘀点瘀斑,甚至出现抽筋。当宝宝出现不明原因发烧、咳嗽、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很快就出现高热、精神差、不吃奶等症状,家长要警惕,赶紧到医院检查。
如何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接种流脑疫苗。在流脑流行季节前进行流脑疫苗接种(接种对象为6月龄-15周岁儿童)。接种后孩子要注意休息,多喝水,暂不洗澡,不做剧烈运动。
2、流行高峰期,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6月龄以下无法接种流脑疫苗宝宝预防的关键)。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保持室内通风,多带宝宝晒太阳,经常晒宝宝的衣服、被子。
5、给宝宝多喂水,让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让宝宝多运动,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6、父母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宝宝出现可疑症状,应马上就医,减少传播,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