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青岛解放日(五):电波

2019-06-01 21:40 来源: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来看系列报道《青岛·解放日》。1949年6月2号,伴随着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入青岛,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成立,并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第一声电波,宣告了青岛正式解放。这第一声电波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看《青岛·解放日》第五集《电波》。

  1949年6月2日,一声清脆的呼号,随着无线电波,划破硝烟未尽的夜空,把胜利的消息传向千家万户。

  青岛这座建置之后屡被欺辱的城市,宣告新生。

  1949年5月,济南新华广播电台20岁的播音员杨洁,接到一纸调令,要她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青岛,参加筹建青岛电台的准备工作。

  杨洁加入的是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为了确保城市顺利接管,三千多名干部刚刚在莱阳完成了严格的培训。26岁的林明,曾经担任过新华社记者、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台长。在之前的一次突围中,林明腿部负伤,刚刚伤愈归队。

  五月青岛的农村,桃花开、杏花落、樱桃满枝。但接收队的十几位同志无暇欣赏这些田园美景,他们天天聚在田间地头,部署即将进行的电台接管工作。

  1949年6月2号,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以合围之势向青岛市区挺进。三千名军管干部紧随其后,队伍中的杨洁,此时却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已。

  6月2号中午12点,青岛解放了。

  下午两点,杨洁所在的军管干部队伍进入市区。那是杨洁第一次看到大海,心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

  1909年,德国人在朝城路兴建了西方式的“德华大学”,朝城路7号的这栋二层小楼,就是德华大学的教学实验楼。1930年,这里成为青岛市民众教育馆讲演部。1931年借华北运动会的契机,青岛广播电台在这里建立。日伪时期,敌人控制了广播电台。1945年抗战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后,改名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青岛广播电台”。

  1949年6月2号,林明带领的广播电台接收队来到朝城路7号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半。青岛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必须尽快向全市发出。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唯一的电台播音员杨洁,伤寒症又一次发作了。

  几十年之后,杨洁凭借86版《西游记》等作品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电视导演,林明也先后担任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

  2016年和2017年,杨洁与林明先后辞世,但他们发出的这第一声电波,将被青岛这座城市牢牢铭记,永不消逝。

  人民解放军接管青岛后,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形势,为了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激烈进行着。详情请关注明天播出的《青岛·解放日》第六集《新生》。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