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2时40分左右,青岛市气象台发布消息称,胶州站截至14:40以38.2℃高温领先,以肉眼可见的优势“喜提”今日最佳,顺便破了近30年5月份最高气温纪录。
23日中午,记者通过青岛气象台实时检测数据发现,岛城郊区的温度大部分都超过了35℃,市区的温度显示只有25℃上下,可是市区的不少市民也是一直说“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外出采访时,发现不少市民都特意走在有树荫或者高楼阴影的地方,记者走在树荫下确实能感到十分凉爽,而在有阳光的地方还是感到很热。对此,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拿着一个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放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温度计显示超过了30℃。记者随后又拿到不到50米远有绿荫的地方,发现温度已经降到了26℃。
阳光下的温度
树荫下的温度
在第一海水浴场,记者看到一些游泳的市民直接把水桶放在阳光下照射,游泳爱好者称这是“太阳能加热器”,专门用来冲水用。
据气象专家介绍,平时气象部门预报的温度和人们的体感温度是不一样的,有时预报温度不高,但是人们却依然大汗淋漓,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除了气温之外,还有太阳直射。如果在树荫底下或遮阳棚下,感觉与太阳直接照射就完全不一样。一般阴天与晴天人的体感温度相差4℃-6℃,甚至更大。
地表辐射也是如此,地表温度高,向外散射的热量大,如在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与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就大不一样。另外,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穿的衣服颜色不一样,相对偏胖的人更容易觉得热,穿深色衣服的人吸收热量也更多。而气象部门的温度数据来自“百叶箱”。按国际统一标准,百叶箱离地面1.5米,设在草坪之上。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水泥路、柏油路1.5米高度上的温度,比在草坪之上百叶箱里测得的温度可能会高4℃-5℃。因此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存在差距是可以理解的。
气象专家提醒,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