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种充气游乐设施造成的事故在不同的城市,不断发生。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期间,又一悲剧上演!
儿童充气城堡为何变成了危险城堡?
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发生充气城堡被风吹翻事故。
在5月2日下午2点50左右,河北保定涞源县拒马源广场附近突发龙卷风,将广场内一充气城堡掀翻,导致2名儿童死亡,7人受伤,目前,仍然有5名儿童在医院继续接受救治,其中,4名儿童已转往上级医院接受救治。
3月31日,河南省虞城县田庙乡也发生了类似事件,造成2名儿童死亡、1名儿童重伤。
事实上,梳理这些事故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几点共性:事件地点集中在室外公共场所,气候条件均为大风突袭。
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它持续时间很短,移动速度很快,空间尺度比较小,雷达或者云图是监测不到的。
这种充气城堡本来就比较危险,遇到这种天气,因为它比较轻,一下就把你带起来了。
很遗憾,目前成熟的规章制度里,《游乐设施安全规范》主要是针对从事高空、高速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游艺游乐设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也未涉及充气城堡这种无动力装置的游乐设施。
能够找到的规章依据,也只有年初刚刚发布的《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国家标准。不巧的是,这套标准要到今年7月1日才正式实施。
而在标准缺失之下,早些年的很多充气式游乐设施,形同于“无证驾驶”,行走在安全规范的真空里。出现事故和意外,也就难言奇怪了。
那么,即将开始实施的这部《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将会如何保障这些游乐设施抗风能力呢?
规范锚固和压载成了此次国标首先要明确的标准。
《充气式游乐设施安全规范》起草人陈国栋:锚固和压载是想解决它的抗风性,我们在起草这个标准的时候,经过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测试,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这一个锚固点的拉力,应该是承载1600斤。
在即将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对锚固点的数量、距离以及承受力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气垫上玩耍的孩子除了面临大风的威胁,还经常出现因为气垫围墙过低而翻出气垫、或是摔在坚硬且没有防护的水泥地上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情况,国标对气垫的围墙高度也有了明确规定:比如对高度为600mm~3000mm的充气平台,其围墙高度应至少等于游玩者身高,并且对冲击区域的表面材料,提出了缓冲的要求。
事实上,很多正规游乐场中的充气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都比较到位。
据报道,在北京的一些充气城堡游乐园中,充气城堡周围都有护栏、顶部都有护网。
而事故多发地,显然集中在一些县城、乡镇的非正规经营的广场、乡村集市等地。
如此看来,除了标准与立法之外,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补位。
带娃去游乐园,家长得做好这4个准备
带娃出行不是件容易事,家长们除了需要让孩子避免接触危险的游乐设施,更重要的是做好孩子在公众场合的安全保障。
一、把孩子打扮的显眼一点
带孩子去游乐园的穿着,保证舒适度是最重要的,一天的运动会流不少汗,如果孩子穿的衣服鞋子不透气,流汗之后就会非常难受。
同时,孩子的个头实在太小,一走进人群就很难找到。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穿显眼的衣服,比如是女孩子的话,可以穿颜色鲜艳的或者款式特别的衣服。
二、确保孩子在视线内
游乐园人多眼杂,不可控因素很多,而且孩子还小自制力弱,很容易被其他游玩项目吸引,这样不仅容易迷路,还可能被人绊倒,造成踩踏事件。
所以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一定要一路伴随,即使累了停下来休息,也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三、选择合适游乐设施
不同的游乐设施都有不同的身高限制和年龄限制,家长在带孩子参加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游乐项目。
另外,如果是两三岁的孩子,就没必要带去游乐园,一来是因为可玩的项目不多,二来这么小的孩子抵抗力还很弱,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
四、正确处理争执问题
游乐园的一些设施几乎是孩子的天下,因此矛盾和争执经常会出现,家长不要一昧带孩子忍让,如果确定自己的孩子在理,就跟对方的家长说明事情的原委,相信大人们的沟通过程会相对冷静。
记住,你的处事方式,意味着孩子的处事方式!
音乐喷泉不是游乐场,家长要注意孩子安全!
每到傍晚时分,音乐响起,变化多端的喷泉水雾中就活跃着不少孩子们嬉闹的身影,然而如此其乐融融的场景却隐藏着不小的“危险”,音乐喷泉旁醒目的“禁止戏水”的标志显得有些形同虚设。
案例回顾
2016年6月11日下午,河南郑州市福彩路一小区,5岁男孩在小区景观喷泉被电击身亡,母亲前去施救也被电晕,经救治转危为安。
2013年8月9日下午,北京一公园内喷泉漏电,导致两只宠物狗被电死,狗主人下水救爱犬,触电身亡。
2013年7月,山东泰州13岁男孩,在喷泉边玩耍,不慎落水,母亲刘女士去拉孩子时被电晕,消防官兵在营救时也被电倒。
2012年10月,武汉一少年在喷泉里捡皮球触电,一名保安跳水救人,不幸罹难。
2007年5月19日晚,上海宝山区一广场发生悲剧,两名韩国留学生在喷水池戏水时,因漏电触电身亡。
喷泉水柱可能变成“隐形杀手”
近年来,有关于音乐喷泉伤人的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让人不禁扼腕:为何美丽的喷泉竟成了“伤人利器”?
据了解,一般音乐喷泉喷水口的直径大约为2厘米,而当它喷射出10米高的水柱时往往会产生约3公斤左右的冲击力,再加上喷泉喷射的随意性和突然性大,瞬间喷射所产生的冲击力连体格健硕的年轻小伙子都未必承受得了,更何况是稚龄的幼儿,自然容易被水柱喷伤。
因此,在欣赏音乐喷泉时,切不可因为贪凉而随意在喷泉中穿梭,特别是大人们一定要看顾好自己的小孩,避免孩子在音乐喷泉中穿梭嬉戏而导致意外的伤害。
奔跑玩闹中孩子易受伤或被卡
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奔跑中极易受伤。由于音乐喷泉喷泉台铺设往往采用的是光滑的大理石,遇水后非常湿滑,极易造成孩子跌伤。
另外,不少孩子在喷泉喷水时喜欢去踩踏喷泉口的水柱,由于喷泉出水口的下水道护栏设计疏密不同的缘故,一些孩子极有可能一不小心被金属护栏卡住,造成骨折或者更为严重的意外伤害。
喷泉系统漏电可能引发触电危险
音乐喷泉是水电组合,由于使用频率和年限的缘故可能存在部分零件老化而导致的漏电现象,若此时,孩子们正在喷泉里玩耍极易引发触电事故。
尤其是在晚间,嵌入喷泉内五彩缤纷的灯光在为喷泉增添魅力的同时,也可能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毫无防范意识地去触摸,若水中的灯光设备存在漏电问题,则大事不妙。
如何预防这些危险:
1、喷泉周围需要设置围栏,提供安全警示标志。
2、喷泉需要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漏电,电源自动断开,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触电事故发生。
3、家长需要反复提醒孩子,喷泉作为景观工程不是游乐设施,孩子游戏时应该远离喷泉区域。
在室内,家长要注意!游乐场不是儿童“寄存”处
许多小朋友在玩蹦床游戏,尽管有不少家长在蹦床设施的门口等候,但他们的注意力大多并未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在一旁专心地玩手机。当小朋友哭闹时,家长才会上前关注。
一般情况下,不少家长会把孩子留在儿童游乐场,自己去逛街。等到午饭时间,再来接孩子。
在这些家长看来,游乐场相当于“孩子寄存处”,主要是为了方便家长逛街购物。
近年来,室内游乐场的安全事件,近期屡见报端。
今年8月,福州一家儿童游乐场内,一名五岁女童在玩“滑翔飞行”时,从空中脱手滚落,造成手臂一处骨折、一处脱臼,预计要近1年才能康复。
湖北一名女童在儿童游乐场玩秋千时,不慎卷入秋千底部,身体被反向对折导致骨折。
儿童在游乐场玩耍时发生了意外,该谁负责?
律师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多方义务:确保设施安全 家长全程监护
作为经营者,应该保证儿童游乐设备出厂的时候质量完好,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同时,应当安排工作人员对玩耍中的小朋友予以特别关注,有小朋友做跳跃、碰撞等危险动作时,必须及时警示并处置。
家长在带孩子进入游乐设施前,应注意看一看游乐设施的“游客须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游乐设施,孩子在游乐场游玩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全程监护,随时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如果要求父母陪同游玩的,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另外,家长也应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游乐场所。
家长在携带儿童进游乐园游玩时,应保存门票,若儿童受伤,则尽可能拍照并保留证据,以便索赔。
商场儿童游乐园安全隐患多,卫生消杀很重要!
不少商场里都开设了儿童游乐区,不论是大规模的淘气堡,还是小规模的益智游戏,都特别招孩子们喜欢。但是,相对于安全隐患,商场内儿童游乐场所的卫生隐患同样不容小觑。
公共场所的游乐设施,如果不定期消毒,确实是一个潜在的病菌传染源。
据了解,不少儿童游乐场属于密闭空间,如遇到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细菌病毒的存活时间会大大延长。因此,游玩后应及时让孩子用肥皂洗手、更换衣物、漱口等。
儿童医院方面表示,在儿童游乐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经接触传播传染病,例如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红眼病”、细菌性痢疾等。
此外,手足口病、水痘等多种传染病既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者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