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海 这座城》第三集:屈辱

2019-04-26 22:49 来源:爱青岛

  日落日出,涛声依旧,小青岛每天都是这样伴着城市开始新的一天。

  一百多年前,这个青青的小岛曾经被粗暴地剥夺了真名,为了显示征服,德国人给了它一个日耳曼名字“阿克那岛”。

  德国的军舰也就是从小岛周边的这片海域,开始了蓄谋已久的长驱直入。

  1897年11月14日的清晨,宁静的青岛村刚刚苏醒。就在这时,前方胶州湾的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德国军舰的身影。

  文史学者 夏书忱:

  德国人来了,把军舰往这一停,弄着小汽艇靠着咱们栈桥,那时候栈桥是铁架子,钢架梁,往那一靠还上了岸上来,还溜达溜达。

  傲慢的德国人显然是有备而来,舰上600个陆战队士兵早就整装待发。章高元的部队曾经受过德国教官的训练,一些个士兵还能够听得懂德国的教令。

  文史学者 夏书忱:

  德国当时一个舰长,还甚至用德国的教令喊口令的时候,中国士兵还按照德国的操典执行命令,从脑袋瓜里根本就没有想到德国人这已经是准备要动手了。

  德国舰队以借地操练为名,逼迫清军撤军。友善的中国守军并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德国皇家海军东亚舰队的炮口,早已悄悄地对准了青岛湾。他们的目的,是借“巨野教案”中两个德国传教士之死,为帝国海军谋求一个渴求已久的东亚锚地。

  而此时的胶澳海防,训练生疏、枪械老旧,有海无防,门户洞开。

  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工作人员 刘晓斌:

  比如清军计划要建设三处炮台,但实际建成的只有一处,在驻军的训练上,他们的训练也只是简单地操练,没有实战地训练,而且他们选用的武器,是老式的德式步枪,有的部分的步枪已经生锈,无法应战,而且据德国人调查,他们弹药库里的火药,也都是成问题的。

  这张德国老明信片上这位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的军人叫迪特里希,海军中将。背景中的坚船利炮象征着他征服胶澳的“战功”。

  迪特里希多次远赴海外、为德国皇帝攻城略地,这一次他亲率600名德军从栈桥登陆,另一路士兵则乘舢板从后海偷袭,攻下了清军的兵营和火药库。

  面对猝发事件,章高元率领2000多名清兵步步退却,一路北撤。这位曾经在抗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清军将领,没能做出任何抵抗,以耻辱的方式放弃了驻防6年的胶州湾。

  文史学者 夏书忱:

  人家刀架到脖子上了,最后没有办法,章高元硬被人架着脖子给撵出青岛了。德国人不费一枪一弹,兵不血刃地就把青岛胶州湾占了。

  四个月之后,大清皇帝的玉玺无奈地盖在了这份《胶澳租借条约》的卷首。德国正式租借胶州湾99年,建置仅7年的青岛,正式沦为德国殖民地。

  迪特里希则一路升迁,先后担任第一任青岛总督、德国海军部司令,并于1902年晋级为海军上将。

  东方的田园梦被西方强盗野蛮地打破了。

  1898年的秋天,一份《青岛湾畔的新城市规划》,让这片宁静的土地像潮水一样涌动了起来。

  文史学者 夏书忱:

  这个规划里面包含了海军部要求的基本内容,建立一个海军的基地,一个在海外的军港,这个包括了。但同时,把青岛建成一个综合的现代化城市,这个是和它不一样的。就要变成一个海港,外贸城市。以后随着它的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要变成一个文化城市,最后休闲度假城市。

  德国人一直为自己在殖民大潮中入局太晚耿耿于怀,立志要把这个当时不到两万人口的东方小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按照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青岛开始了方方面面的城市建设。

  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工作人员 聂惠哲:

  而在建设的时候,他会把最好,最宜居的地方,都留给欧洲人自己,所以采取这种华洋分制,我们现在去中山路,如果你从南往北走过去,非常明显,走到朝城路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南面建筑就很洋气,而一过劈柴院往北,马上就变得很土气,因为那边往北就是我们说的大鲍岛区,德占时期大鲍岛区就是华人区,而朝城路往南,包括江西路、江苏路这一片,就是当时的欧人区,只有欧洲人可以居住。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小青岛又被侵略者起了一个东洋名字“加藤岛”。直到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的主权,小青岛才被恢复了她的本名。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