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最会“讲故事”的10个人,等你来PICK!

2019-04-16 20:02 来源: 爱青岛

  温度市北,讲述文明!

  他们都是咱身边的“熟人”,却讲出了有关理想、有关信念的不凡故事。

  他们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以娓娓道来的家常聊天方式,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他们就是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牌宣讲员!

  4月16日,在市北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启动仪式上,于春山、张万义、董秀格、马连发、纪玉兰、曹满超、康龙、崔永兰、吴磊、路雅惠等10人被授予“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牌宣讲员”称号。

   习惯了给别人讲故事,今天,来听听这些金牌宣讲人自己的故事~

  于春山:退休不褪色,60岁攻读博士

  65岁的于春山,现任市北区“百姓宣讲团”团长,退休前曾任原四方区委政法委副书记、610办公室主任职务。他走遍了市北区的大街小巷,累计宣讲600余场,听众多达5万人次,撰写专题讲稿10万多字。他像宣讲台上的“不老松”,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宣讲岗位上,默默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充实自己的知识,更好地宣讲,于春山以60岁高龄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法学博士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学东西也慢,于春山就加长学习时间,反复看,反复记,用更强大的毅力来完成学习。

  在提及于春山是如何坚持宣讲这么长时间的时候,他讲到,“宣传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是党员的义务,第二方面是我做过检察官,处理过很多案件,当时老百姓对党的一些方针政策不是很理解,存在一些误区,这样我在办案的同时就对他们进行一些宣讲,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动。后来退休以后进行带有政治任务政治使命色彩的宣讲。”

  宣讲600余场,难忘的事情数都数不清,但是有两件事情于春山会记一辈子。“两学一做”宣讲当中,有一位95岁的老共产党员,冒着大雨让他孙子把他送到宣讲现场,于春山宣讲结束后,老人拉着他的手,说自己退休三十几年了,很少听到这么有震撼力、对党的方针政策讲的如此透彻的讲座,这唤起了他深深的爱党精神。于春山说:“在合肥路宣讲时,有一位扛着枪解放青岛的老党员也来听我的讲座,他们爱听我的宣讲,觉得我的宣讲接地气,也能道出他们的心声。有些人的入党年龄比我的实际年龄都要大,我就很受感动。”

  宣讲这么多年,于春山在社区结交了很多老年朋友,他们有什么困惑就爱跟于春山讲一讲,2016年、2017年时养老金涨幅下降,有些退休工人不满,于春山从国家总的发展形势作出解答,“生态方面污染的治理,生产方面像煤炭、钢铁行业的调结构都需要钱,同时对农民、老年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的帮扶力度要加大,花钱的地方很多,所以不能把钱都用在退休工人的补助上”,这样有根据有事实的解释大家就更容易接受,这样就很好的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张万义:从一个讲台奔向另一个讲台

  张万义,今年65岁,是一位有着37年党龄、44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曾获全国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2017年青岛市文明市民,2017年市北区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4年的教育工作中,张万义有着扎实的备课、授课和制作课件的经验,他把这些很好地运用到了宣讲当中,图文并茂,深受大家喜爱。

  为了更好地进行宣讲工作,张万义所在的镇江路宣讲团把“蒲公英”宣讲团、社区居民学校和百姓艺术宣讲团三个主体结合在一起,整合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更有利于感化、影响群众。

  说道宣讲中难忘的事情时,张万义笑着说这些事情“不太好说”,他告诉记者,之前去崂山区宣讲,地铁还没通,就只能五点起床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去那里。到了以后,张万义才发现没有什么小饭店,只能买个面包买瓶矿泉水凑合着当早饭。

  “这件事现在说起来还瘆得慌,有一个夏天,我出去宣讲,公交上一个女同志穿了一双很尖的高跟鞋,司机一刹车她一脚跺在了我的大脚趾上,当场鲜血直流,我还是坚持去做完了宣讲,回来检查发现是骨裂,整整休养了半年的时间。我现在看女同志穿高跟鞋坐公交,我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困难很多,但是张万义演讲的热情依旧高涨。

  “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我就一直坚持下去”,白内障影响视力就用放大镜或者调大微机字号,困难可以克服,张万义的宣讲活动不会停止。

  退休的人,该是旅旅游、健健身、休休闲,颐养天年的时候。他为什么如此的执着?他常说:“咱不能忘记党和国家多年的培养,趁着力所能及的时候,多为社会做点奉献,即使身不能动之时也无悔无怨”。

  他的执着,是因为他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肩有共产党员的责任、义务和担当。

  董秀格:一次救命之恩,永远都热情奉献

  董秀格,1947年3月出生,青年时期在沂源县南湾小学担任一名音乐老师,其后在青岛海尔集团宣教科工作,2002年退休。2013年11月,她成为市北区百姓宣讲团的一名成员。

  2002年的一天晚上,董秀格的老伴凌晨两点因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卫生间,慌了神的她一时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在社区党委书记和邻居们的帮助下,她的老伴才捡了一条命。

  心怀感恩之情的董秀格开始思考自己的退休生活:既然我能歌善舞,为什么不把我的特长发挥出来,献给社区,献给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呢?

  她成立歌舞队,一做就是17年,后来歌舞队升级为文艺宣讲队,董秀格带领姐妹们唱歌、讲身边故事,感染了很多社区居民。

  “两学一做”的时候董秀格还不是党员,但是随着宣讲的深入,她对党的热爱之情就越深。2016年南山社区的党员学习日,董秀格去宣讲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白发苍苍的党员,“还有一位77岁的老大姐,她虽然记得很慢,但是一直认真听认真记,老大姐77岁了,她说这辈子跟着党走,习惯了,听讲座学习到的内容回去再跟党小组讨论分享”,董秀格说老党员的这种学习精神让她很受鼓舞。她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终于在70那年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持宣讲,通过百姓讲身边事,和群众发生共鸣,加强群众对党的认同,对国家的感情,就是董秀格最大的愿望。

  崔永兰:一诺重千金,她给四十三个孩子当妈妈

  崔永兰,女,46岁,日照市人,现为青岛市市北区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负责人。先后荣获山东省致富能手、青岛市残疾人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二十年前的一个夏日,印刷厂飞速运转的机器成为吞噬掉崔永兰四根手指的“恶魔”,现在跟记者说到这段经历崔永兰都会哽咽。用了三年的时间,崔永兰才走出低谷,开始自己创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崔永兰的事业蒸蒸日上,逐渐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企业逐步稳定,崔永兰一直记得很多残疾人需要帮助,便注册成立了市北区春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她承诺家长们,再苦再难也要带着这群特殊的孩子自力更生,融入社会。

  帮助的孩子中大部分存在智力缺陷,自律性不高,动手能力极差,崔永兰就给他们安排最简单的活儿。虽然孩子们都成年了,但是因为智力问题还是经常会有哭闹、打架甚至尿裤子的情况,崔永兰就克服种种困难一遍一遍地教,直到孩子们学会为止。

  看到孩子们学会一件事情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看到孩子们慢慢地融入社会,再苦再累崔永兰觉得都值了。

  康龙:草根导师的坚持

  康龙是全国第十一届优秀青岛志愿者,团中央“关爱彩虹项目”全国青少年优秀人生导师,2018年山东省学雷锋4个100优秀志愿者,青岛市青少年维权先进个人,市北区道德模范,市北区青年先锋宣讲团成员。

  “把志愿服务的精神传达给大家,讲好志愿服务的故事,用草根对草根的对话形式来响应国家号召,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是这几年的工作中,宣传部和共青团都支持我们做这一件事,不管是从公民还是个人角度,这都是义不容辞的。”康龙讲述了是自己开始宣讲工作的机缘。

  康龙说宣讲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坚持,并且要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一场宣讲会,不管是有四五个人,还是四五百人,我们都会尽心尽力讲完。讲完以后再去回顾时,意义都是一样的。”

  纪玉兰:发挥余热,从“小家”看“大家”

  纪玉兰是洛阳路街道宣讲团团长,同时也是海琴社区的宣讲骨干。

  纪玉兰热爱宣讲事业,兢兢业业,她的宣讲场场都是掌声阵阵,受到居民的好评。2012年“道德讲堂”在海琴社区正式开讲,纪玉兰作为社区的首位主持人,结合自己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为辖区的居民讲述如何孝敬父母、邻里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她每次的讲课都能让现场的居民为之感动。

  2014年4月2日市北区巡讲团成立,纪玉兰积极参与到宣讲当中,将感恩父母与回报社会的理念和精神传递给大家,光2014年就讲了一百多场,有时候一天就讲两场。丈夫为了支持她的工作,每天买菜做饭,家人的支持也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为了做好宣讲工作,纪玉兰都会认真备课,每一次宣讲都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宣讲稿并多次进行修改,比如剪辑宣讲相关的报道、视频、讲话,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授课。“剪辑视频遇到困难时就去请教居委会的年轻小嫚儿,有些学校不认可这种宣讲,我就在学校外边一直等着,等了三天才让我进去‘’,提到这些困难时,纪玉兰乐观地笑着给记者讲述这种不易。

  发挥自己的余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的故事来宣扬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纪玉兰晚年最幸福的事情。

  马连发:用自家账本记录改革开放

  马连发同志,今年68岁,中共党员,退伍军人,退休干部;担任合肥路街道百姓宣讲团团长,市北区“五老”宣讲团成员、区老兵宣讲团成员、市北区讲师团成员。

  马连发退休以后在社区做公益维权,后来被推荐到街道宣讲团,一做就是四年多。到学校、企业和社区不同的地方,他就根据不同的群体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宣讲。“比如到学校宣讲,要综合学生特点,讲空头理论不行,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讲如何养成,从哪方面抓起,让学生听得懂也爱听。”

  马连发还会结合自己身边的例子,像自己家记账四十多年的账本,很好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历程,他就把这些亲身经历讲给大家听。

  “宣讲就要学习,结合历史事件、理论结合实践来讲给大家听;用老百姓的语言,青岛人的语言来讲给大家听。”这是马连发所一直坚持的宣讲方式。

  路雅惠:人小志向高,多才多艺的宣讲“精灵”

  路雅惠是青岛市洮南路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她不仅是学校副大队长,还是学校戏剧团,舞蹈团,朗诵团,书法团,七巧科技团成员,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区、市举办的舞蹈、朗诵和七巧科技等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自从2018年10月光荣的被评选为青岛市市北区少年宣讲团成员后,路雅惠便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级各类宣讲活动中,参与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禁放烟花爆竹、垃圾分类绿色出行、雷锋精神代代传等主题的宣讲。

  路雅惠说,通过自己的宣讲能为社会做出小小的贡献感到很光荣也很自豪,大大激发了她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她心中宣讲是帮助别人的事情,很光荣也很幸福。

  吴磊:新青年领路人

  吴磊是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中学英语教师,青岛市初中英语中心组成员、青岛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市北区名师主持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学科带头人、青岛市青年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从教21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所带班级多次获区、市先进班集体。在教育教学方面,吴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德育渗透,融德育礼仪于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内在修养;注重家校沟通,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曹满超:用专业知识造福老人晚年

  曹满超,2006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就职于青岛阜外医院泌尿外科,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13年。

  曹满超2018年在市北区多个社区进行多场泌尿系疾病诊治宣讲,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欢迎。他宣讲的内容主要以老年人的排尿健康保健为主,讲解有关影响老年人排尿的主要疾病和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治,让老年人不再承受排尿问题的困扰。

  记者问起曹医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开始宣讲工作时,他告诉记者:“掌握泌尿科相关知识以后,就逐渐意识到,咱们国家排尿有问题的老年人很多,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多病人不愿意说、不愿意去看病,或者去了不正规的医院被骗钱。像老年的前列增生、老年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膀胱炎之类的疾病,不会像急性病那样马上导致死亡,但是这些病会让老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并且越拖治疗效果就越差,所以通过社区宣讲来科普知识是很必要的。”

  宣讲过程中曹医生感触最深的就是老人对泌尿科疾病诊治需求很大,却不知道该到什么科室求医,很多尿路疾病就跟尿路感染有关,而尿路感染输液消炎就可以解决,很多老人因为不了解却走了不少弯路。这更加坚定了他为老人普及泌尿科保健知识的想法。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建设,离不开这些榜样们的力量。

  我们相信随着市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的全面加速,市北区近800人的宣讲团队伍,一定也能紧跟时代脉搏,讲好市北故事、讲好青岛故事,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叶明思 实习生南国玉】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