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在放水?房价要普涨?看完这,就知道某些人想多了

2019-04-06 08:02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几个消息不断刺激楼市神经:

  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已经达到10个月来的最高点;

  深圳二手住宅成交4551套,环比涨幅超过120%;

  上海、苏州、杭州等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屋成交量环比增幅都在100%以上……

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图

  最猛的是这个消息:根据2018年年报统计,国有六大行去年新增贷款一半是个人房贷!

  于是乎,有网友断言:在信贷放水下,加上多个城市调控放松,就看楼市会怎么涨了。

  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我们之前强调了多次(可翻看之前的文章→中介月入13万,部分城市小阳春?……看房之前先看这里→房价“试探性上涨”?你需要这份“试探性”解读),这次是否意味着楼市已经回暖?个人房贷增速真的在加快吗?新增贷款一半是个人房贷就是放水吗——

  真相1:单月数据回调并不意味楼市回暖

  从数据来看,谁也不能否认,楼市小阳春是出现了。但这是否意味着楼市回暖,还真不一定!

新华社资料图

  单月数据的影响因素很多,波动性很大,代表性不足,尤其是刚刚过去的3月份。

  从环比上看,今年2月份是春节月,楼市数据不好看。从同比上看,去年同期楼市很低迷,数据也没有代表性。

  要说回暖,除了看量,还要看价格。从目前房地产交易价格来说,有涨的,有跌的,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趋势。

  况且,在夯实城市主体责任要求下,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主要方式,“房住不炒”定位不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防止楼市大起大落也仍将是各地的主要调控目标。

  真相2:实际上个人房贷增速是逐渐放缓的

  国有六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2018年合计新增51305.59亿元贷款,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25338.96亿元,占据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半。

  新增贷款一半投向个人房贷,是个什么概念呢?

  那是不是意味着,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一半都用于个人购房了。

  从比例来看,确实不少,但还要和之前的数据对比。

  2018年——

  农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额5271.00亿元,同比增长16.8%;

  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512.72亿元,同比增长16.5%;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增幅未超过13%。

  2017年——

  工行和农行增速在20%以上;

  建行、交行增速在15%以上。

  2016年——

  五大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幅均在30%左右。

  也就是说,近几年来国有大行个人房贷增速是放缓的。

  靠放缓的数据,来为楼市回暖找理由,这个锅,银行不背……

  真相3:差别化信贷政策是支持刚需不是放水

  有观点认为,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国有大行应多做表率、多打样子!

  国有大行确实也在做,并纷纷表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重点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房需求。

  实际上,只要国有大行对于房地产的信贷政策没有改变,比如首付比例、限贷要求、利率啥的没有放松,就不叫“放水”。

  作为个人房贷的主要提供银行,国有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高、尤其是占比高,反映的也是住宅市场需求仍然比较稳定,个人(消费+投资)比企业(投资)的资金需求更旺盛。这也是“六稳”政策发力显效的一种体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坚持差别化信贷政策之下的市场化行为,并不是什么信贷放水。

  真相4: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比房贷多少更重要

  上面都说了,国有大行新增贷款一半投向个人房贷不值得大惊小怪,信贷放水助力楼市回暖,也缺乏依据。

  但是,有些事,比房贷多少更重要!

  个人房贷之所以成为银行的青睐对象,有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更主要的是,目前实体经济回报率偏低。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回报率,让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比纠结于放贷多少更重要。

  新增贷款有一半投向个人房贷,也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就是有再多的资金,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流向房地产等领域。

  所以啊,还要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大小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的信贷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明显缓解,银行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面,也能发挥更大作用。

  您说是不是?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