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我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及便民惠民服务工作情况。40余家与会媒体先后参观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情况。
青岛市585万居民免费办理了区域诊疗卡。
青岛市3家医院获互联网医院牌照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介绍说,目前全国6376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经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273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了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有28个省份开展电子健康卡试点,144个地级市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山东等6个省份已经建设完成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监管平台。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袭燕现场介绍了山东省“互联网+医疗健康”百日行动成效。据悉,我省共有35家医院完成了互联网医院登记注册,53家医院开展了线上诊疗服务,22家医院实现线上处方审核,79家医院实现药品线下配送。
据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隋振华介绍,我市已有3家医院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分别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结果“一单通”认可的医疗机构达到63家。
23家医院门诊号源实现手机预约挂号
据隋振华介绍,我市建成了区域诊疗一卡通服务平台和慧医APP,585万居民免费办理了区域诊疗卡,居民可以在委属和部分区市医院享受到一卡通就诊服务。
青岛市民可以选择网站、慧医APP、微信公众号等,预约23家医院门诊号源。全市每月预约就诊人次达51.8万。青岛市还投入一千余台自助服务设备,相当于增加千余个人工综合窗口,预约患者单次就诊逗留时间从平均3小时缩短为45分钟。
青大附院7种预约挂号方式。
记者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看见,就诊市民可以通过自助机、掌上青医APP、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96166客服专线、微医挂号网等渠道预约挂号,简化就医流程,节省排队时间,方便快捷。
今年,青岛市推出了电子健康卡,群众扫码就能完成看病就医,真正实现了“码上挂号,一码就医”。记者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参观了解到,该医院医院按照多卡通用建设规划,在青岛市率先上线电子健康卡、电子区域诊疗卡,继“多卡融合”后实现“一码通用”。上线一个月,发卡3700余张,使用量稳步攀升。目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缴费、挂号自助占比均超过99%。
远程医疗联通538家医疗机构,推动优质资源服务基层
当天,记者参观了市立医院心电网络远程诊断系统。该系统自2014年上线,截至目前医院已经与市南、崂山、莱西等58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卫生站及卫生室实现了心电网络互连,每年开展远程心电诊断5000余例。
媒体参观市立医院心电网络远程诊断系统。
通过心电网络,市立医院为各社区医疗机构、医联体单位提供心电图远程诊断服务。患者在各社区医疗机构采集的心电图数据,可实时传输到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由中心专业心电诊断专家集中进行诊断并出具电子报告后及时传回各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生可通过临床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查询、浏览、打印心电图电子报告。既破解了基层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让患者在社区就诊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心电诊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患者。
据悉,目前全市建成了23家远程会诊中心、6家远程医疗影像中心,联通了538家医疗机构,基层将心电、影像检查提交给远程诊断中心,诊断中心将结果反馈给基层。去年,全市累计提供远程服务44861次,集中服务超过20万次。远程服务不但链接上村卫生室,也与协和医院、渥太华心脏病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实现连接。
以信息化为支撑,青岛还推行家庭医生“三高共管”、“三级协同”服务模式,对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管人员的健康指标,自动分级分层,智能化编排年度服务计划,免费向患者提供七种基本药物,推动了基层从“坐堂行医被动服务”转向“面向群众提供主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