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捡垃圾,年入数百万!网友:多读书果然能赚大钱

2019-04-01 12:29 来源:钱江晚报

  在杭州余杭崇贤街道运河路边一个小农场,农场主是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环境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张志剑。这里虽然地方不大,但这里的年收入可达百万,而且靠的竟是垃圾!

  “捡”来垃圾养虫子,餐厨垃圾全靠它消灭

  虽然靠近交通要道,但农场特别宁静,不绝于耳的是叽叽喳喳的鸟鸣声。

  农场的鸟,特别多,还不怕人,原因是这里有鸟充足的食物来源:虫子。

  虫子是哪里来的?秘密就藏在农场中央鸟儿扎堆的温室大棚里。

  刚巧,一位骑三轮车的大伯进了农场,扯着嗓子喊道:“喂,收垃圾喽!”

  张志剑赶紧跑来帮忙,把装垃圾的小车推进西面第一间大棚里。

  大伯是附近村里保洁员,车上装的是左邻右舍家倒的餐厨垃圾。

  村民们会自觉把餐厨垃圾分类到位,由大伯每天拉到农场倾倒。

  大棚一共13个,这里就是用来处理垃圾的地方。

  第一个大棚里,有一台漏斗形设备,垃圾倒进去以后,要经过粉碎、搅拌,添加益生菌发酵一晚上,就可以变成适合虫卵孵化、生长的昆虫“口粮”了。

  从第二个大棚开始,就是虫子转化与分解的区域。

  棚内地面是一排养殖槽,槽里铺着一层经过处理的餐厨垃圾,看起来有点像土。

  用铲子拨动一下这层土,就会出现蠕动的白色小虫,密密麻麻。

  正在分解餐厨垃圾的黑水虻幼虫

  这些幼虫,就是分解餐厨垃圾的法宝,名字叫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

  为什么堂堂浙大教授,要跑去农村捡垃圾、养虫子?

  张志剑坦言,如何处理垃圾就是他科研攻关的方向。

  虫子去喂鸡鸭鱼,虫粪化身有机肥

  在温室大棚,一些黑水虻成虫正在飞舞。

  它的个头有三四个苍蝇那么大,浑身黑色,看起来有点呆头呆脑,懒懒地不爱飞翔。

  黑水虻成虫

  原来,黑水虻成虫几乎不进食,也不爱动,成虫一周不到就会交配、产卵、死亡,完全不像苍蝇那样讨人厌。

  每只黑水虻产约1000粒卵,产卵后随即死亡,成虫寿命仅一周。

  虫卵孵化成幼虫后,要经过12-14天才能成长为初蛹。

  幼虫期间,农场的黑水虻靠吃餐厨垃圾长大。

  从虫卵长到蛹化前的幼虫,它的体重会增长2000倍,2000条幼虫重量大约0.5公斤。

  黑水虻幼虫

  初春气温不高,大棚养殖槽里的餐厨垃圾温度却超过30℃,因为幼虫分解垃圾会产生许多热量,即使在寒冬,温度也能达到30℃。

  经历12-14天分解,餐厨垃圾里油腻的成分和氮、磷等物质,基本被幼虫吸收,它们长得胖胖的,分解后的排泄物就是可成为绿色有机肥,即虻粪有机肥。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幼虫和有机肥分离。

  虫粪有机肥

  操作很简单,工人把带有大量幼虫的餐厨有机肥摊在筛网上,畏光的幼虫就会很自觉地往有机肥里钻,从筛子漏到下层容器里,分离得干干净净。

  农场的美丽风光告诉我们答案,它们就是用餐厨垃圾和虫子打造的。

  种油菜花和枇杷树的地,施的是黑水虻转化餐厨垃圾后的虻粪有机肥,农场还把有机肥送给附近居民,大家用它来种月季花,开花特别多。

  农场的土鸡和鱼虾,吃的是黑水虻幼虫。

投喂黑水虻幼虫的放养土鸡

  10吨餐厨垃圾,可以养殖收获1.2到1.5吨黑水虻幼虫,同时产生2-3吨虻粪有机肥。

  3吨鲜虫烘干成1吨虫干,它富含抗菌肽、多糖、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等成分,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投喂鱼虾、鸡鸭以及狗猫宠物。

  昆虫农场干劲足,全靠垃圾来分类

  捡垃圾能年入数百万?张教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2018年,昆虫农场帮助崇贤街道消化了3000多吨餐厨垃圾,黑水虻虫干卖到1万多元/吨,有机肥400-500元/吨。

  处理垃圾竟是这么美丽又多金的事业。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