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可坐磁悬浮去泰安,济宁将纳入济南都市圈

2019-03-31 19:41 来源:新时报

  3月31日,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面向公众征求意见。济南规划目标是建设“大强美富通”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美丽宜居泉城。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定位,济南规划了八大行动,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济泰高速磁悬浮示范线;在区域协同方面,提出以都市圈为抓手融入国家战略,济莱合并之后,纳入济宁,形成新的“1+6”济南都市圈。

  目标定位

  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规划目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和美丽宜居泉城的发展定位。

  国家中心城市:

  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和海陆双向开发枢纽。

  美丽宜居泉城:

  儒风泉韵的世界级生态文化和康养宜居名城。

  阶段目标

  根据规划分期目标,2025年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取得重大进展,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成为新兴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北跨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拥堵、雾霾取得有效治理。常住人口1200万,城镇人口960万,城镇化率80%。

  到2035年,基本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显著、地位稳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高。城市建设迈向山河城一体时代。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常住人口1350万,城镇人口1200万。

  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绿色发展、诗意栖居的国际典范和享誉世界的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

  济宁“入圈”,2025年济南成新兴国家中心城市

  根据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分期目标,2025年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取得重大进展,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成为新兴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此将采取四大行动:

  动能转換:建设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聚供新产业和新服务,构建以医用为主的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应用创新,带动全省产业升级;重点强化高技术企业、孵化平台和体制机制环境等创新链薄弱环节。济南将聚焦五大方向,构建新动能主导的产业体系。发展总部经济、枢纽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外向经济。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量子通信四大领域,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建设大科学装置,成为全国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建设中国北方总部基地,积极承接央企总部疏解,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省内优质企业总部入驻济南。

  文化复兴: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

  战略规划提出,以“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为主线,串联一系列文明起源重要遗址、众多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圣人故里,统筹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合力打造体现山东第一文化大省、中华民族重要精神家园,向世界展现文化自的中华文化高地。

  带领周边城市共建“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及国际旅游胜地,高水平建设文化底蘊深厚的遗址公园和圣人故里,做好机场、城际、风景道等交通服务,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提升泉城魅力,彰显泉水文化特色,使济南成为“山水圣人”中华文化高地及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目的地。

  国际开放:打造海陆双向开放的国家级综合框纽

  打造海陆空一体的国际内陆港。强化航空枢纽,依托铁路向西全面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小清河复航。

  强化海陆统筹,完善出海交通体系。加强济青全面协作,构建中心—门户关系,发挥内陆—海洋经济互补性。推动全省一体化发展,共同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构建“两主五副通道、八大出海口”的完善出海交通体系。

  强化高铁枢纽。强化高铁枢纽。积极连接京沪二线、京九高铁等国家通道,建设7个通道、12条辐射线,形成“米”字型高铁网络。

  建设国家信息枢纽。建设面向未来的国家级信息枢纽,力争成为未来“平台化城市”领导者。

  区域协同:以都市圈为抓手融入国家战略

  构建济南都市圈。在济莱合并之后,纳入济宁,形成新的“1+6”济南都市圈。以济南为核心,以泰山、黄河为纽带,圈层放射一体化发展。

  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协作、文化旅游、市场开放、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和体制机制等各领域加强合作。

  南北对接,东西联动。南北对接,东西联动。全面对接京津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雄安新区;积极对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创新体系;加强与青岛都市圈的互联互通,辐射带动中西部,融入“一带一路”。

  引领黄河经济带整体转型发展。以济南都市圈为龙头,以黄河中下游一体化发展为重点,推进黄河经济带建设,将黄河经济带从一条资源富集走廊转变为与长江经济带南北呼应的“黄金经济走廊”,并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

  延伸泉城特色风貌轴,建设胶济文化创意走廊

  济南山河交汇,因泉扬名。但如今,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受制于北部黄河,不断侵占南部山区,风貌渐趋平庸。想要把济南建设成儒风泉韵的世界级生态文化和康养宜居名城,济南同样部署了四大行动:

  生态保育: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确保生态本底,彰显生态文明。战略规划拟构建“一山、一河、两泉、八湖、多廊”的市域生态格局,通过生态修复和建设空间集约利用,确保2050年底线空间占比不低于60%,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80%,形成“六分林田、两分山水、两分城镇”的美好图景。同时,强化生态格局的刚性控制和底线约束,提高济南市域的森林覆盖率。

  格局优化:构建“一体两翼多点“空间格局

  2035年,济南规划人口约达135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90%,城镇人口约1200万。城市空间如何支撑城镇化发展,规划中亦有布局,拟构建“一体两翼多点“空间格局。

  其中“一体”划分为中东西三个主要部分。中部为主城区,定位为世界级的文化魅力地区。东部则整合提升高新区、章丘的城市与产业功能,建设临空经济区。西部将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医学中心、央企城、长清大学城等重大项目,促进城市职住平衡。

  “两翼”则分为南北。北翼指黄河以北,北岸先行区。作为对接京津冀的前沿,学习对标雄安新区,成为华北创新驱动的“双引擎"。同时强化与齐河的同城化发展。南翼则指泰山以南,莱芜-钢城。省会城市副中心、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南翼、带动鲁南发展的桥头堡。“多点”则指商河、平阴城区等功能节点。

  特色彰显:彰显“山泉湖河城”空间特色

  “山泉湖河城”一直以来是济南城市规划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此次战略规划也重点设计。拟融汇山水,建设公园城市。依托山体河流建设网络化公园体系,构建兼具通风和防洪排滂功能的山河通廊。在彰显泉文化,打造魅力空间方面,拟修复泉景观,再现泉生活;以十大泉群、72名泉、“家家泉水”为内涵拓展泉品牌。创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两百里内涵丰富的景观长卷。同时,高标准建设大明湖、华山湖、智湖、澄波湖、雪野湖、玫瑰湖、济西湿地、白云湖“八大湖区”,切实体现“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

  为了延续文脉与肌理,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采。规划拟结合中疏,再现老城风韵,打造世界唯一的泉水文化会客厅;以老城为中心延伸泉城特色风貌轴,建设胶济文化创意走廊。建设济南特色的国际康养名城。结合山水自然与现代医养优势,重点建设南山康养胜地,高品质、低强度绿色发展。

  品质提升:建设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营建美丽宜居泉城,离不开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营造全龄友好的共同家园,系统治理交通拥堵,以城乡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泉城样板,建设城乡共享的美好家园。

  为此,规划目标营造更加时尚和国际化的城市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拟要求城市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要满足各年龄段居民需求。重点配套与国际接轨学校,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建设城乡15分钟生活圈,实现全域服务均优。

  交通方面,通过局部治理、结构治理、源头治理三重手段治理交通。打通断点,增加跨黄通道,完善道路结构;倡导“公交优胜、慢行优先”的绿色交通服务模式,重点加快建设城市轨道网;构建轨道支撑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

  最后,强化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培育服务都市的新兴业态,通过三产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小(城)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编制过程

  2018年6月26日,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全面启动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开门、开放”的基本思路,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按照“请进来、走出去、大走访”的形式,对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进行专访,走访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等6家省级单位,召开了9场部门专题座谈会,对10个县(区)进行了现场调研与座谈。中规院、同济院初步方案形成后,经18次技术审查、4次专家咨询、3次征求部门意见,向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进行专题汇报后,2019年2月20日报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研究,结合会议意见由中规院整合形成战略规划方案。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