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退出中国!外资商超真干不过本土品牌?

2019-03-13 15:05 来源:爱青岛

  乐天集团作为韩国五大集团之一,仅次于三星、现代汽车、LG、SK,曾在世界500强排名第28位。

  但是,近日,乐天百货天津文化中心店公告称,将于3月31日停止营业,而这家店是乐天在天津最后一家还在营业的百货店。

  在该店关门后,乐天在中国市场中只剩下3家门店,包括威海店、成都环球中心店以及沈阳店。

  随着中国近几年的经济提升,加以人口的优势,很多国外实体零售纷纷来中国,想要分杯羹。

  但是今年,由于电商纷纷转战线下,六大国外实体零售——大型商超,在中国分不到羹后,纷纷关门了。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那些“活”不下去的国外商超。

  韩国易买得超市

  易买得于1997年正式在中国开第一家超市,截止到今年已经有20个年头。

  从2011年以来,易买得就开始遭遇滑铁卢,关店时间层出不穷。

  2017年5月,韩国新世界集团旗下的大型超市易买得将在华的5家店铺出售给拥有卜蜂莲花的泰国正大集团。

  到今年3月份在华门店只剩下6家,在5月31日,宣布易买得全面退出中国。

  易买得早在1997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由于本土化欠佳,卖场装修、商品摆放等都没有适应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近年也遭遇连续亏损,2015年亏损351亿韩元(2.1亿人民币),2016年亏损155亿韩元(9400万人民币)。

  马来西亚百盛超市

  百盛百货自1994年进入中国,曾在中国37个主要城市开了57家连锁店。

  但是自2013年以来,开始逐步撤出中国,今年多地出现闭店潮。

  大连长春路百盛闭店、郑州百盛闭店,据称常熟百盛也在2018年1月1日进行闭店。

  美国沃尔玛

  沃尔玛,在1996年正式进入中国后,相继开了数百家商场,但是从2012年开始也是相继关店。

  安徽合肥胜利路、马鞍山路两家沃尔玛关店,苏州园区印象城、常熟印象城等多地纷纷出现关店潮。

  青岛市城阳区的沃尔玛2010年11月正式营业时,也曾红极一时。没想到,三年后也闭店了。

  法国家乐福

  家乐福,于1995年正式在中国开第一家大卖场,数量直至上升三百家左右。

  但是从2015年以来市场份额就一直在下跌,在华的超市数量也是一直呈下降状态。

  2016年年底,商超巨头家乐福关闭了其在青岛经营的辽阳路店。实体经济的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韩国乐天玛特

  乐天玛特,自2008年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华发展至24个省,120家店左右。

  继乐天玛特青岛城阳店关门后,2015年7月底,山东路店和崂山店同时宣布停止营业。这意味着,乐天玛特在青岛开的三家门店全部关门。

  去年9月15日,乐天正式宣布出售在华的所有超市。

  英国Tesco超市

  2014年,英国超市品牌Tesco从中国市场撤离,将所有门店注入与华润万家成立的合资公司,认购20%的股权。而在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时,Tesco还是雄心勃勃,计划在五年内投资400多亿元,开设50个商场和30个购物中心,可惜,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

  Tesco的水土不服显示在选址和管理上。欧美人习惯周末或假日驱车去郊区进行采购,延续这样的思路,Tesco把大量的超市都选择在郊区、场地和车位虽多,却忽略了当时中国人均有用车辆较少、交通不便的情况。

  再者Tesco的高管多是英国人士,对于中国本土的情况缺乏认知,导致决策低效、本土化不足。例如,当时Tesco采用全国统一采购,很多食品无法根据地域口味差异进行调整。

  日本伊藤洋华堂

  日本伊藤洋华堂,在中国的名字叫华堂商场,于1997年进入中国,多是在成都和北京,但是同样地关店潮不断。

  2016年在北京关闭三家店后,丰台区的华堂商场七里店再次关闭,此次关闭后在京华堂商场仅剩一家。

  玛莎百货

  2018年1月,英国零售业巨头玛莎百货决定关闭天猫线上店面。至此,玛莎百货全面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2008年玛莎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了第一家店,曾被寄予厚望,在中国市场拼杀10年,始终未能拴住中国消费者的心。

  作为英国的百年老店,玛莎的服饰保持着“英伦”风,店面设计保守且谨慎,服饰质量虽属上乘,但设计、款式和颜色无法适应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在快时尚H&M、Zara、优衣库快速崛起的时代,玛莎显得品类单一、设计落伍,缺乏竞争力。

  在它颇受好评的食品区,面积占比却很小,有些甚至设置在最顶层,让想买食品的消费者经常望而却步。

  除了产品和店面风格外,其扩张政策同样受到诟病。在一线城市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玛莎迅速向宁波、常州、江阴、温州等二三线城市推进。

  除了商超之外,近几年,像三星等大企业也在中国缩小规模,有的甚至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日东电工

  近日又一家日企打算撤离中国,就在上月末有媒体称,日东电工将要搬迁,这个曾经花费7.5亿在中国苏州建厂,在鼎盛时期,曾是全球最大偏光片生产商,也是当时主要拉动苏州GDP的企业之一,然而如今这家企业却要花费上千亿资金搬走。

  据悉当时苏州有多达百家世界500强企业,解决了众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如今包括三星在内的多家外资企业相继迁移工厂,其中日东电工也在其列,这就导致大量工人需待安置,针对这些工人,这家日企拿出了资金补偿的方案,根据相应规定众人都拿到了高额的工资,即使这笔开支并不算小,但是貌似此日企去意已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批企业撤离呢?日东电工的回答是,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难做。

  如今的中国已经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本土企业已经逐步崛起,一方面本土企业给市场增加了活力,另一方面如日东电工这样的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减少,并且中国已经不再是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比起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已经没有太多优势,如今一家日东电工的工人月薪将近万元,相比之下,东南亚的国家仅需千元即可,如此悬殊的差距,作为企业来说,资本逐利是其本质,在市场接近饱和,发展压力逐渐变大的趋势下,如何选择几乎是已经非常明确了。

  北欧巨头欧朋

  欧朋始于1994年,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并在全球12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000人。

  在中国,欧朋拥有本地化的技术、研发及市场运营团队,专注于研发、推广及运营欧朋手机浏览器。其体积轻小而功能强大,这也是欧朋手机浏览器崛起的因素。

  这家北欧巨头,现在已经沦为中国企业。后来昆仑万维、奇虎360成立了买方团,对挪威上市公司Opera Software ASA进行100%股权公开要约收购。

  预计收购总价约合12亿美元;其中,昆仑出资金额占收购总价的14%,约合1.68亿美元。

  韩国三星电子

  对于三星这个品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三星曾经是中国销量最好的手机,就连苹果都被他压一头。但是,就和洛基亚在手机业务上的没落一样,三星在中国市场的没落也是出人意料的。

  三星曾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20%,连苹果都甘拜下风。

  风水轮流转,如今的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0.8%,如此小的市场份额甚至还不如金立。

  继去年四月份三星关闭了位于深圳的厂区之后,近日三星又迫于销量持续疲软,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不得不考虑将天津的三星通讯厂区关停。

  这也寓意着三星的手机产业链,在中国的节节败退已成定局。

  【爱青岛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来自新浪微博,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85702000】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