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涉黄、诱导付费、外链游戏娱乐服务、违规收集学生隐私信息……过去一年,教育类App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让人看不清这些学习软件的“本真面目”。而在接二连三的严厉整治下,一些违规学习类APP仍不时活跃,给青少年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学习类APP问题引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多位代表委员向记者指出,学习类APP收集学生隐私数据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要警惕“一刀切”的监管方式导致在线教育的合法性受质疑。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易被违规收集
“向学生推送不良内容干扰学生正常学习,把学生信息倒卖带来人身安全隐患等,都是过度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带来的严重危害。”在全国两会开幕之前,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振春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手机APP正在将“越界索权”的“爪子”伸向未成年人用户,比如一些作业软件,甚至会弹出消息框要求授权使用定位信息……
谷振春向记者表示,这些都意味着指向手机APP使用的未成年人保护还面临严峻挑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谷振春。(受访者供图)
而同样关注到手机APP违规收集未成年人信息现象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孔涛。
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党组书记孔涛。(图片来自央广网)
为此,孔涛建议,对手机APP按年龄分级限制。下载APP须实名认证,并按照年龄和拍照头像严格进行认证,不同的APP根据内容划分不同年龄等级,严禁不达等级的让受众下载使用。加大对APP企业的检查频率和质量,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一刀切”监管或影响AI在教育行业应用
对于学习类APP的现实监管,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不应一刀切”。
朱永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担忧,“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会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应用造成影响,也容易导致在线教育合法性受到质疑,引发民营资本的退出,影响教育资源公平利用及均衡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图片来自人民网
黄东兵对记者表示,“一刀切”的方式难挡教育与科技结合的趋势,“禁,不是办法。”
他认为,“关键在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搜索、判断能力的引导管理,同时完善监管、执法,加强前置审查管理与学习类APP内容审查审批,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执法力量、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东兵。(未来网记者程婷/摄)
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文件《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这意味着学习类APP将面临严格监管审查。根据规定,凡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一旦发现,立即停止使用。
对于这一通知,朱永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监管时要避免“一刀切”。要为学习类APP进校备案审查设立必要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各学习类APP供应商应当自行整改,申请备案等,过渡期间,在未违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该允许现有进校APP正常使用。
《通知》还要求,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建议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入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作为法律从业者,她告诉未来网记者,她更聚焦的是如何加强在学习类APP泄露未成年人用户隐私时的法律保障。她建议,修订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着重引入青少年网络安全保护,提出信息与通信权的概念,让青少年网络安全有具体的权利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受访者供图)
方燕告诉记者,今年准备提交“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设信息与网络安全内容”的修法议案。
她还建议,对于一些学习类APP存在未公示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的情况下收集用户的学校、班级、年龄、成绩情况等信息,且不提供账号注销服务的,个人可收集相关截图,向工信部进行举报。
记者注意到,学习类APP违规收集学生用户信息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不久,猿题库、“校内外”等教育学习APP因用户个人信息收集问题被受到工信部通报。其中,猿题库因未公示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等问题被督促整改。“校内外”等APP被下架原因包括擅自收集使用用户信息。
方燕还建议,青少年自身还需提升网络素养,养成良好上网习惯,不在任何APP上完善过多的真实资料信息。此外,信息一旦泄露,要及时同软件运营者或网站运营者取得来联系,防止个人信息进一步被恶意传播。(内容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