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德国柏林,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红毯。王小帅率《地久天长》剧组主演王景春、咏梅、王源、齐溪、赵燕国彰亮相。王景春和咏梅凭借在《地久天长》中的精彩表演分别斩获影帝影后双熊,为中国电影今年的柏林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王景春、咏梅获影帝影后
王景春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说:五年前(《白日焰火》)我坐在台下,今年我站在这了。我想对天堂的父亲说,好久不见,爹。今天,大家都因电影齐聚一堂,原全世界所有情感和爱,地久天长。Thank U!
实际上,影片在电影节上首映后,微博和朋友圈基本被这它的好评刷屏,有不少朋友说看到痛哭。
豆瓣短评感受下:
在柏林电影节现场,娱乐日爆社的记者采访了数位外国观众,他们对电影《天长地久》一致给出好评,更有人表示:如果自己是评委,一定把金熊奖给它!
柏林电影节观众调查
一部中国年代电影为何打动无数欧洲观众?
这部电影的英译名为“So Long, My Son”,其实比中文片名更直观的表明了故事的立足点。看过《海边的曼彻斯特》的观众应该记得,“So Long”是电影中Lee最常说的一句道别语。惠特曼有一首诗也叫“So Long”,译作《作别》。因此,欧洲观众坐进影院之前,预计看到的是一个和儿子永别的故事。
而“地久天长”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实在有太多深层的含义和难以言状的诗意。它出自《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不是为了自己运行和存在。这其中有时间流逝的沧桑,也形容真情的至死不渝。站在这两个面向上,或许才是理解这部柏林首映作品的路径。
这部长达三小时的电影以8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岗潮、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为时代坐标,展现了两个家庭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
其实,欧洲的观众并不是很了解这段复杂的历史,也不了解中国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但这些文化壁垒都没有阻止哭点的“跨文化”喷发。因为那些最触及人内心柔弱的东西来自普世的情感:失去孩子的彻肤之痛、目睹挚友生命消亡的无奈、带着沉重的负罪感死去……桩桩件件都在使劲掏空观众的眼泪。这种共情是高效的,因为它甚至不需要激发观众个人的伤痛记忆产生联想,就足够痛彻心扉。
有人评论这部电影的煽情和视听手法让它看起来不那么“电影”,有人觉得这是中国电影中现实主义美学传统的延续,也有人期望华语电影能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电影节体系中。无论怎样,这部赚足国内外观众眼泪的高口碑电影还是值得期待的。
王景春:一个月减肥30斤,人物长在身上不需表演
对于王景春这位七零后的演员,其实出道并不算早,25岁时首次出演电视剧《生死之门》,自此开始演艺事业,不过因为30岁时出演大型情景喜剧《都市男女》而被观众熟悉,之后又在36岁时出演《疯狂的玫瑰》,获得第十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男演员奖;40岁时再次凭借主演的《警察日记》获得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王景春在接受搜狐记者专访时说,拍《警察日记》时曾增肥30斤,这次拍《天长地久》减重30斤。一个月时间,从84公斤瘦到69公斤,都是靠不吃饭熬过来的。“我开机就拍抱孩子追火车的戏,那个孩子41公斤,抱着拍了三天,还有长镜头。拍完躺在地上肺都要炸了,喘不过气来。导演跟我说,你得吃点儿了。”
80年代生活条件艰苦,很少有胖子,王景春为了使饰演的人物达到完美的贴合状态,用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因为他认为:“演员不仅仅是用你的头脑,你的声音,要用你整个的身体去诠释角色。”
咏梅:开拍前,人物和剧本已经活在我身体里了
据娱理工作室报道,咏梅觉得《地久天长》是她拍摄的特别顺利的一部戏,并没有什么特别受折磨的戏份,从年轻演到老年的时间跨度也并不是特别困难。这也源于她拍摄前的充分准备。
咏梅用四个月的时间准备剧本,“开拍之前,人物和剧本都已经活在我的身体里了”。
进组之前,咏梅还去福建沿海小渔村体验了一个星期的生活,“那个渔村特别闭塞,在海边织网的氛围我特别喜欢,后来他们说我可以靠织渔网为生了,一个渔网200块钱。”
看过影片的网友评论:咏梅的表演把那个时代里,一个女人的隐忍诠释得淋漓尽致。当在人群中听到下岗名单上自己的名字时,她微微转身想要逃离却还是没忍住眼泪,让那一瞬间的手足无措和委屈以静默的方式爆发出来。当她察觉到丈夫的秘密时,没有哭闹也没有点破,那种隐隐作痛却都在眉宇之间。看不到情绪的外放,却能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无奈与剧痛。
这两座奖杯实至名归。
银熊奖最佳男演员:王景春
银熊奖最佳女演员:咏梅
附完整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