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学生孵化基地展示。
我市某孵化器一角。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青岛的创业氛围愈发浓厚,而众创空间的发展,渐渐引领区域的创业创新大潮,促进青岛“创业之城”初露峥嵘。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不但能推动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还能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助力新旧动能的转换,成为青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市有超过80家众创空间。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这些创新创业载体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如今,它们发展得如何?还有哪些瓶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孵化载体机构纷纷来青布局
“这两年开众创空间或者孵化器的投资机构也在增加。”我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说,从2016年开始,来青从事创业孵化的投资机构开始变得多起来,并依靠专业的项目筛选及背后的基金加持,逐渐站稳了脚跟。
以创新驱动的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于2017年来到青岛,针对国际创业者进行孵化,现在已小有成效。“当时全国双创积极性高,相关载体增长很快。”亚马逊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忆起孵化器刚落地青岛时的情形说,那时青岛初创科技企业多,可发展慢,一方面是专业种子轮投资的机构少,另一方是垂直类的创新创业载体少。而当时,兼具种子轮投资和科技垂直创新孵化器纷纷选择落地青岛,除了给入驻团队提供价格较低的办公地点、会议室、路演厅、咖啡厅、食堂等空间,以及导师辅导、社交活动等服务外,最重要的是有风险投资。其中除了有100万人民币以下的种子轮外,还有机会获得后期基金的风险跟投。
根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青岛市众创空间发展调查报告》显示,青岛的众创空间数量走在全国前列。至2018年初,青岛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80家,居全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五位,数量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各类创新要素加速流动、融合互动,助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已经成为青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的载体支撑。
细分行业
孵化载体涌现
随着众多孵化载体加入的同时,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特定人群的创新创业载体也开始涌现。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中心负责人表示,入驻园区的条件第一条是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或回国创业的海外应届毕业留学人员,或专科以上学历毕业五年以内创业者。“依托高校,为大学生创办微企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和全程化免费培训。”
这类“大学生创业孵化”主要定位于服务、展示、交流、孵化等4项功能,更强调产业生态的“实践”。“因为园区里大部分是大学生群体,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亲切,在创业过程中也更容易紧密合作,发生思维碰撞,甚至是相互分享经验等。”理工大学孵化中心负责人说。
从横向来看,青岛的众创空间还呈现出多层次发展的态势。青岛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众创空间不断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青岛逐渐搭建起多层次的孵化载体体系。目前,青岛在各级科技部门备案的众创空间达到155家,除国家科技部备案的8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外,另有市级备案11家,区级备案60家。
盈利模式单一
载体另辟蹊径
“虽然市面上的创业载体多样化,发展也逐渐趋于专业化,可盈利模式单一仍然是业内最大的问题。”运营着我市内两家创新创业载体的孙先生表示,在他看来,目前很多创新创业载体还靠着政府补贴过日子。
“可现在补贴也越来越难拿了。”孙先生表示,创新创业载体经过多年发展,投资回报仍未达到预期。“业内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工商代办、税务、会计代办等,都是基础服务。”亚马逊AWS联合孵化器负责人表示,很多创新创业载体还是一个物理空间,在对入驻企业项目的选择,对创业导师的选择以及其他资本、资金的对接方面水平都参差不齐。
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服务同质化,也使得一些创业者感同身受。创业者林歌创立了一个O2O上门维修项目,他先入驻在学校的众创空间,后又搬到了外面的孵化器。在他看来,他待过的两个创新创业载体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除了咖啡厅、会议室、定期的线下活动等基础服务外,很少有深入的专业服务。资源对接也是邀请投资人、导师和创业者一起参加活动,对创业者的帮助不太明显。”(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薛飞)
新闻延伸
加强专业化“迭代升级”
专业化,是众创空间发展的核心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在市科技局创新孵化处工作人员来看,制约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的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投入为主,入不敷出;难以较为顺利地获得创新基金支持,投资来源较少;某些体制机制没有理顺,行业标准有待建立健全等。
此外,专业化众创空间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征,那就是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最终依靠开放式创新,助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有些众创空间在这方面做得仍不到位,有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出现了不少失败的案例。
记者在采访时,一些专家坦言,青岛市的众创空间大多还处于2.0阶段,而上海等地的创客已经达到4.0甚至5.0这个阶段,青岛与之相比差距不小。此外,青岛培育的创客群体成功率与上海、深圳等地的成功率也不可同日而语。
业内认为,专业化众创空间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产业创新生态,通过发挥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专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带动优秀的创客群体创新创业。只有上下一心,将高校、企业的优质资源全面理顺,调动要素积极流动,才能让众创空间向更高级的阶段迈进。
我市国家级众创空间带头发展
从青岛市两家入选的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来看,它们不但可以为本行业找到创新路径,还能推动区域深化改革,构建创业之城。
据了解,青岛市目前入选的企业分别为依托海尔集团公司建设的智慧家庭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化工橡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根据记者调查发现,依托海尔集团的海创汇是海尔由“制造产品”向“孵化创客”转型的孵化平台品牌。依托海尔生态产业资源及开放的社会资源,为创客提供孵化服务。将小团队的创意与海尔的技术、投资、供应链等优势结合起来,使创意加快落地,创客取得成功,而海尔也通过这些孵化,取得了自身产品的升级,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况且,海创汇区别于普通孵化器,实现产业资源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的系统结合,为创客提供包含投资、学院、供应链、空间、工厂、创新技术等一站式孵化服务。
根据青岛市出台的众创空间发展目标,青岛未来将依托海尔和软控两家龙头骨干企业,深入探索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发展,“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以此来促进众创空间向更高层级跃进,推动城市的创业氛围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