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就是一个成年人识别装置,当你每年都盼着过年就说明你还是个孩子,如果你每年都“害怕”过年,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个中缘由离不开三个字——压岁钱。
小时候最讨厌听到的话,如今可能变成了你最常说的话,括弧笑↓↓↓
“压岁钱”年年给、年年收,但你对“压岁钱”的真正含义和来历又知道多少呢?只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吗?你错了,而且是一错再错!一错:不但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而且晚辈也要给长辈压岁钱;二错:晚辈给长辈的才叫的“压岁钱”,长辈给晚辈的叫“圧祟钱”。
压岁钱的来历
由来一
压岁钱,源于“压胜钱”,它起源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并不在市面上流通,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作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压胜钱”也作为洗儿钱(婴儿满月洗浴,赐给孩子的钱),后来演变为春节的“压岁钱”。
由来二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
据说有一大户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前来作祟祸害孩子,两人陪孩子玩拆包游戏,把包着的八枚铜钱红包拆了包上、包上又拆,后来实在困了就把包有铜钱红就放在孩子枕边睡着了。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祟”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
由来三
根据史书《桯史》记载,北宋神宗年间,当时的朝廷枢密副使王韶的小儿子南陔出了一件事:就在春节的夜晚,南陔随着大人在汴梁的街头观灯游玩,竟被歹人给掠走了。歹人准备向南陔的家里勒索一笔钱财。然而,在歹人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车子经过,机智勇敢的南陔急忙大声呼救,歹人心中害怕,放下了南陔,仓皇逃跑。于是,南陔得以随着朝廷的车子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后,就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此事原本发生在北宋都城汴梁的皇宫内,却很快传了出去,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宋神宗的做法,在过年的时候,除了给孩子们买爆竹、吃食外,还要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这些零用钱被称为“压岁钱”。
压岁钱两大误区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在年夜饭后不但长辈要给晚辈,而且成年晚辈也要给自己的长辈。长辈给孩童的叫“圧祟钱”,因为孩童抵抗力比较差,容易受“邪祟”侵扰而生病,所以其寓意是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圧祟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具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寓意,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而成年晚辈给长辈的才真正叫“压岁钱”,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压住年岁不让老去,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只不过后来人们多注重老人给孩子“圧祟钱”而忽略了晚辈给老人的“压岁钱”,而且因“祟”“岁”同音,所以把“圧祟钱”同化为“压岁钱”。
另一个误区是,其实“压岁钱”并不是真的钱,最初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形状的饰物,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并不能流通。而现在的“压岁钱”演变成了用大大的红包包着的真金白银,而且孩子们之间还因此生出了攀比心理,有些违背了“压岁钱”的初心。
话虽如此,但如今大家已习惯了现在的压岁钱说法,随着金额越来越多,家长们也希望能借助压岁钱,帮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爱青岛综合整理,综合自民俗网、百科网、参考消息,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联系电话:0532-857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