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青岛的农村变成这样 这些村镇、街道大发展

2019-01-16 07:43 来源:青岛早报

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在都市现代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率先突破。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全市40%以上的村(社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青岛经验和模式。

【发展目标】

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升级

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

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40%以上的村庄建成美丽乡村。

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超过80%。

乡村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达100%。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发展布局】   

三带展开

生态中轴发展带

统筹两岸生产、生活、生态布局,科学规划城镇、村庄、园区和水系景观建设,提升园艺农业主产区功能,打造生态景观长廊和富美乡村集聚带。推进李哥庄、蓝村、南村3个小城市试点镇建设;推进移风店、段泊岚、灵山、日庄、夏格庄、店埠、古岘、胶东8个高效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特色镇建设;推进仁兆、云山、院上、马连庄、河头店、胶西、胶北、胶莱8个园艺农业特色镇建设。

滨海综合发展带

发挥沿海城镇化、工业化先发优势和湾区经济要素富集功能,沿滨海交通大走廊统筹规划建设重点工业功能区和服务业功能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培育泊里—琅琊、张家楼—滨海、灵山卫、王台、九龙、棘洪滩—上马、鳌山卫—温泉、龙泉—华山8大城镇组团,海陆统筹、城乡融合,打造滨海田园式湾区城镇带。提升海青、大场、田横、金口、大信5个特色镇,发展都市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建设湾区后花园。

北部突破发展带

实施北部突破战略,提升平度、莱西次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加强与烟台、潍坊两大半岛城市联系,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形成后发优势,探索半岛内陆乡村振兴新路径。依托平度、莱西主城区带动同和、东阁、李园、望城4个街道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城镇化。推进姜山、新河两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支持姜山创建小城市、新河建设城镇组团。推进田庄铸造等传统产业升级,建设工业强镇,支持明村打造区域性美丽宜居小城市。推进青平城际、西部南北大通道和平莱两市县乡干线、农村公路网络和重点经济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区保护

崂山生态涵养区

打造中国沿海最美乡村群落和山海生态旅游康养胜地。规划建设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推进沙子口街道产业升级和村庄改造,建设山海城相融的休闲旅游文化小镇。统筹夏庄、惜福镇两街道发展,打造东岸城区的“后花园”。规划建设东麦窑、解家河等一批示范村(社区),打造都市慢生活区。

珠山—铁镢山生态涵养区

加强大珠山、小珠山、藏马山—铁镢山和吉利河水库、陡崖子水库等山系水系生态建设。依托铁山、洋河、铺集3个镇(街道)产业基础和旅游资源,建设青岛西部乡村振兴示范镇 (街道),打造铁山青岛西客站门户和物流商贸集散地、洋河先进制造业重镇和休闲旅游名镇、铺集国家重点小城镇和林果业特色镇。

大泽山—大青山生态涵养区

统筹大泽山、店子、云山、旧店4个镇发展,打造山水田园旅游度假组团。提升大泽山镇生态发展水平,打造绿水青山的北方名镇;打造店子品牌农业、生态旅游特色度假小镇;打造云山研学旅游休闲基地;推进旧店通航小镇、生物科技康养小镇建设;打造山水南墅品牌,发展生态旅游、果品种植业,培育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建设青岛北部经济强镇。

百村示范

推进村庄差异化发展,打造100个左右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创新多元模式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有序实施。

千村提升

有序引导人口向城镇和中心社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美丽乡村,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快提升1000多个农村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 (社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带动周边村庄发展。

【五大振兴】 

产业振兴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百万亩粮食种植业、百万亩园艺农业、百万吨“蓝色粮仓”和百万吨畜牧业建设,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批发两个千亿级产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两个百亿级产业,培育百个农品品牌、千个农业园区、万户经营主体,加快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创业富农,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领航区和农村创新创业集聚区。

人才振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22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左右。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到2022年,农村实用人才规模达到25万人,农村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重达到10%。创新农村人才发展机制,到2022年,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

文化振兴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到2022年,建设10个“乡村记忆”村落、2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为农民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壮大镇 (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力量,及时补充专业人员,实现专岗专用,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生态振兴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以上,建成100万亩节水农业示范区。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为重点,深化农村“七改”建设。推动实现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到2022年,实现对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组织振兴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2019年起,全面推行向集体经济空壳村选派第一书记。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快农村社区党群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生活富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改革】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创新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扩大农业开放合作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