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台词病句连篇,语文老师坐不住了!别误导孩子!

2019-01-07 16:54 来源:爱青岛

  最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赚足了眼球。

  不仅仅因为这剧的制作团队,曾拍出《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多部口碑作品,

  以及它自带流量,碰上赵丽颖冯绍峰又是结婚又是怀孕的各种猛料,

  还有一个原因是,《知否》的台词表现,算得上史诗级翻车。

  网友纷纷反映“被铺天盖地的错词病句伤着了”,直呼:这就是一部高考病句真题库!

  《知否》的台词问题“花团锦簇”

  《知否》台词的语病是个大问题。

  语义重复或颠倒、成分残缺、成语乱用、逻辑混乱、称呼不当、发音错误……

  还有说不上错误的过度文言化问题,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

  用剧中人的话说,台词写得“花团锦簇”。

  (剧中此处还真不是误用,花团锦簇可用来形容“辞藻华丽”)

  语文老师激动地表示,看完这剧可以出一套语病训练题。

  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

  “掌上明珠”本意就是“手上的明珠”。

  非要在前面再加一个“手上”,就成了成分缀余。

  “就听过一些耳闻”。

  耳闻不就是听到的话吗?

  那句“我临来的之后”听起来也稀奇古怪,是不是要说“我临来的时候”?

  “这些我不能悉数全收。”

  “悉数”已经是全部的意思,这话咀嚼起来真是令人捉急。

  如果要说,也应该是“悉数照收”、“悉数收好”。

  不仅有成分缀余,还有成分残缺问题。

  比如男主的继母宽慰自己丈夫:“纵是有做得再不对。”

  怎么听怎么别扭。

  应该改为:“纵有做得再不对的地方”或者“纵然做得再不对”。

  明兰劝说姐姐:“现在全家上下都在科考场上。”

  ?????一家人怎么全跑到考场上去了?

  应该改为“都寄心在科考场上”。

  有时候,有些成语不问缘由,乱用一气。

  比如“恃宠不骄”。

  原成语叫做恃宠而骄,指的是仗着主人的宠爱,骄横不可一世。

  既然“仗着”宠爱,“不骄”又是怎么回事?

  再比如“满城文武”。

  原成语是“满朝文武”,指皇帝上朝时的文武百官。

  形容一座城中的人显然不合适。

  还有“讳疾忌医”。

  这里本来要表达女人看病十分艰难,叫郎中来要隔着一层帷帐,不方便直接开口。

  可讳疾忌医的意思,是“认为自己没病,拒绝看医生”。

  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

  有时候,连台词的逻辑都显得混乱不堪。

  比如“蹊跷露出马脚”。

  实在想不明白意味“可疑之处”的蹊跷是怎么露出马脚的……

  整句话连起来,逻辑关系也不对。

  “只要……就……”或“只有……才……”是固定搭配,“只要……才……”就很难懂了。

  一些特定的称呼,也被弄反了。

  大娘子对客人说“款待不周”。

  “款待”是客人对主人说的话,意思是主人招待得非常好。

  在这个情景自谦,显然是用错了地方。

  客人也说“小女不错嫁个好人家啊”。

  “小女”是对自家孩子的称呼,谈起对方家人,应当称呼“令嫒”才是。

  男主有一次说“三弟继承大统”。

  “大统”指的是皇帝的继承,而不是一家爵位、官位的继承。

  《三国演义》诸葛亮骂王朗时,说到刘备继承大统

  男主这话要传到皇帝耳朵里,估计是要被杀头的。

  更不用说剧中展示的中学生考试雷区:

  台词中的“叨扰”被读成“dao扰”(正确应是“tāo扰”);

  “似的”被读成“si的”(正确应是“shì的”),分分钟让人抓心挠肝……

  好好的一部历史剧,变成了大家来找茬。

  古装剧往往是重灾区

  其实《知否》口碑还算强。

  可作为一部历史剧,看起来画面复古,处处考究,打着抠台词、抠细节的招牌,却在许多地方出现不考究的做派,让人感到十分违和。

  网上有很多人为《知否》鸣不平,说剧组在发现错误后,把DVD版本都修正了,导演道歉态度也很诚恳……

  的确,相比一些更雷人的古装剧,《知否》已经算说得过去。

  只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础知识频频出错,暴露了国产古装剧的通病。

  对剧本欠打磨,总能让观众因为小细节跳戏。

  《延禧攻略》里,才子傅恒在姐姐面前说了句,“贤弟告退”。

  “贤弟”一词,是古代人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不能用于自称。

  微博上网友快把谦词敬词玩坏了

  皇帝为博皇后一笑,将福建岁贡荔枝树,送给了她。

  皇后为表感激,当场吟诵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张口便是:“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在古诗词之中,骑(jì)为一人一马的意思,并不是我们现代口语中所理解的“骑(qí)”马之“骑”。

  何况,这诗在此情景吟诵并不合适。

  这首绝句是杜牧借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件,讽刺当朝者荒淫无度,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

  《楚乔传》里的低级错误更多。

  比如,台词明晃晃写着:“殃及鱼池”……

  电视剧《楚乔传》

  是被霸道总裁承包的那种鱼池吗?

  把“床笫(zǐ)”写成“床第”,也读成床第(dì),不知道要误导多少中学生。

  《女医明妃传》里,霍建华饰演的皇帝,出口成“屁”。

  乍一听好像直接把现代剧里的台词一字不落地挪过来。

  甚至自己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可是你自己不就是皇帝吗?

  还有一些不起眼的镜头,剧组如果觉得“有那个意思就行”,这部剧也就离口碑直线下滑不远了。

  比如《凤囚凰》中,面对来势汹汹的50万大军,男主容止下了一颗棋。

  八颗黑棋围起来的地方,叫“禁着点”……根据围棋规则,是白棋一方不能落子的交叉点。

  但凡对围棋稍有了解,看到这里都有点怀疑人生。

  公主刚刚大病初愈,难道公主的名字是刚刚吗?

  电视剧《思美人》,第一集就出了bug。

  屈原父亲冒出一句:“我们屈家世代忠良。”

  屈原,芈(mǐ)姓,屈氏,名平,字原。

  描述屈原的一生的剧,却连屈原姓什么都没搞清楚。

  搞不明白名字的,还有经典老剧。

  《康熙王朝》里,斯琴高娃的很多台词都说“我孝庄”如何如何。

  但“孝庄”是谥号,也就是帝妃死去之后被封的名号,怎么能在生前这样说……

  不是拍不好古装剧,而是一部好戏,太容易“毁”在某个细节上。

  雷人台词让人笑出腹肌

  要说电视剧里的雷人错误,简直成了业内通病,随手一抓一大把。

  等等,你们是怎么知道抗日战争打了8年的!!!难道你们是未来穿越回去的?

  你爷爷九岁就被杀害了那你是怎么来的!!!这个不符合生物学的理论啊!

  这一句话里面就没有对的地方,小编已经没办法吐槽了。话说事半功倍和得不偿失一个是失败一个是成功啊,现在的白领是不是小学都没毕业啊!

  下面这孩子可以和上面爷爷9岁死的姑娘凑一对了……

  亲,你把自己不是初吻的事情给暴露了嘿!

  如今,很多热门电视剧,改编于有大批粉丝的IP小说。

  比如,最近热播的《大江大河》,之前的《甄嬛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步步惊心》等。

  一部部观众追捧的经典翻拍剧,原作者功不可没。

  然而高收视率背后,掩盖不住质量危机。

  基本语言功底不过关、台词频繁出错……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故”,却会让人觉得可惜。

  剧本是第一生产力,编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编剧的责任也只是一部分。

  一部好作品的诞生,需要全组成员共同参与。

  多少热播剧的“高开低走”,就是因为丢了初心。

  2019年,期待好的影视剧,越来越多。

  【爱青岛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来源:槽值,图片如有侵权请拨打0532-85702000】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