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变“火焰蓝” 青岛消防员讲述英雄队伍的巨变

2019-01-02 09:23 来源:青岛晚报
       2018年,公安现役部队改革陆续推进,消防员们身穿的“橄榄绿”,变成了“火焰蓝”。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那份初心。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这个澎湃的新时代,又将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12月下旬,在青岛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当了26年消防员,驾驶过所有类型消防车的“老司机”刘海靖,向记者回忆了这些年来,青岛市消防支队这支英雄队伍的巨变,也展望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未来。

刘海靖能驾驶各类消防设备。汤臻摄

刘海靖钟爱着消防事业

刘海靖给队员讲解消防车辆维修知识

  记忆

  村里最早的消防车是辆牛车

  1974年,刘海靖出生在莱西城郊的一个小村庄。1981年刘海靖7岁,家对面的一所由老宅改成的饲养院突然失火,7米多高的火苗,让天空泛着红光。爸妈叮嘱刘海靖在家不要乱跑之后,和乡亲们一起去灭火。尽管被叮嘱要守在家中,但刘海靖还是从门缝中见到灭火的情景:大人们拎着桶、抱着盆去水沟里接水。邻居家的那辆牛车也派上用场:牛车后面的平板上拖着一个大皮囊,一头接着一根橡皮管,客串起了消防车。“村里最早的消防车,是辆牛车。”刘海靖称。

  大半天后,火被扑灭,但饲养院已被烧成一片废墟。“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火灾,特别害怕。”刘海靖说,那个时候他根本想不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专门和火魔打交道的“降魔人”。1986年,饲养院失火后5年,刘海靖12岁,个子长高了。写完作业的刘海靖经常下地帮爸妈干农活,那一年,村里多了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第一次见到这个带发动机的“铁家伙”,刘海靖隐约地感觉到,无论是种地还是灭火,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的大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回想

  首次面对火场心里也打怵

  1992年秋天,18岁的刘海靖离开家乡,成为青岛市消防支队的一名消防员。第一次穿上制服的兴奋,第一次见到消防车的新奇,很快随着一次任务烟消云散:1993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小村庄一栋居民楼一楼燃起熊熊大火,刘海靖和同事们赶到现场,身为3号员,刘海靖的任务是搬梯子和递装备。“快把东西递过去!”中队长命令传来,刘海靖却一下犹豫了:面对火场,心里打怵。刘海靖还没缓过神来,队长一把将他拉到身后,自己拿着工具递上去。

  任务结束,回到中队的刘海靖趴在床上,想到爸妈期盼的眼神泪流不止,好在老班长及时送来了安慰:身为消防员,勇敢是责任,大家并肩战斗时,谁都不许害怕。班长的这句话,让刘海靖记了25年。从那以后,刘海靖刻苦训练,很快成长起来。“那个年代,战斗服是帆布的,草灰色,头盔是钢盔,脚下穿着胶鞋,下面塞着两块钢板。”刘海靖回忆,虽然装备有些简陋,但依然陪伴着消防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考验。“那个时候的消防车大部分都是老东风、老黄河牌的,能装3到5吨水,大卡车头,后面加个带水泵的水罐,上面一个水炮,下面可以接上几根水枪。”刘海靖称,和现在“大肚量”消防车比,那个时候车虽然有些“迷你”,也没有那么多设备,但依然和消防员们守护了一个时代的消防安全。

  见证

  消防装备实现快速发展

  勇敢是青岛消防的符号。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给消防员们最大的保护,改善他们的装备,让他们更加安心地守护消防安全,此类问题也进一步得到解决。上世纪80年代末,青岛市决定,为青岛市消防支队装备“摸高”达到40米、60米的曲臂登高平台消防车,用刘海靖的话说,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决定——登高平台消防车开始服役后的几年,青岛东部城区开始发展,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些陆续服役的“大个子”,开始守护岛城大楼的安全。

  1993年,由于在中队表现优异,刘海靖很快被选派去学习车辆维修和驾驶。在消防战勤部门的日子里,刘海靖有幸见证了消防装备的快速发展。1995年,20多个面罩和钢瓶进入青岛市消防支队——这是第一代空气呼吸器,可以保证进入火场内攻的官兵在室内搜救、扑救火险时,不被浓烟所伤;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辆多功能抢险救援消防车装备青岛市消防支队,消防员们打开随车装备库,火钩、大斧、铁锨、大锤子等破拆救援工具一应俱全……

  进入21世纪,为应对高层建筑可能出现的重大火情,青岛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于2002年正式组建。由于驾驶技术和车辆维修本领过硬,刘海靖担任特勤一中队汽车班班长,他当时不知道,自己即将开始见证飞跃。

  飞跃

  消防“空军”有了“飞行员”

  进入21世纪后,青岛市消防支队的消防车开始多样化:照明车、防化洗消车、多功能消防车、城市主战消防车陆续装备部队;以前的“大个子”登高平台消防车,“摸高”从68米、升高到了90米、101米;2006年,青岛市消防支队还引进了一辆消防坦克……作为司机班班长,刘海靖认真向消防装备和器材生产商的专家学习,逐渐摸索出“起转伸”等经验。目前,全市所有进口的登高平台消防车没有刘海靖不会开的,从2002年至今,刘海靖培养出了近300名消防车驾驶员,其中还有70多个特种车辆操作员。

  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举办前后,更加轻便的头盔、战斗靴、空气呼吸器装备到中队,火场测温仪、生命探测仪、搜救用的蛇眼探头、消防机器人等高精尖装备也进入特勤大队。更可喜的是,2010年之后,青岛消防开始进入“陆海空”时代:专门扑救地铁火险的路轨两用消防车、专门守护沿海消防安全的消防艇陆续列装。除此之外,青岛消防还有了自己的“空军”:消防无人机。为了让无人机尽快在火场侦察、社会救援方面发挥作用,2016年,刘海靖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成为了青岛消防第一名经过培训、获得了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签发的驾驶员合格证的无人机专职“机长”。

  传承

  永远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和青岛消防装备同步飞跃的,还有消防员们各方面的素质。“和我们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加了不得。”刘海靖感叹,如今的消防员视野更加开阔,很多事情,他们会直接去网上搜,而不用四处打听;大部分消防员都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各种软件,甚至会驾驶机动车,很多专业的机械知识一点就通;如今消防员们的文化水平更高,有大专文化的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爱学习、肯钻研的新时代消防员进入消防中队,和先进的装备更加紧密地结合,守护着青岛的消防安全。

  刘海靖感叹,自己是一个老消防员,比很多刚入职的消防员父母的年纪都大。但他每次出火场看见那些身着战斗服的年轻身影,有时能想到自己年轻时,因为一代又一代的消防员们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变:正直勇敢、无私诚信、吃苦耐劳、执行力强……一直不变的,还有青岛人对消防员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厚爱。

  难忘

  这座城市对消防款款深情

  刘海靖永远忘不了1996年的一幕:当时是冬天,郊区发生了一起火灾,刘海靖和战友们连夜奋战时,突然发现消防车身后来了很多当地村民:他们拿着钙奶饼干和包子,非得要消防员们吃。还有老人把自己家里的毛毯拿来了,让战士们休息时盖在身上御寒。“有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对我们说‘孩子们,一定注意安全’,那句话,那眼神,我一辈子忘不了。”刘海靖说。

  近年来,刘海靖欣喜地发现,来消防中队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了,邀请消防中队去讲课,去组织消防演习的单位越来越多了,在“六熟悉”过程中,重视消防安全设备和员工防火意识的单位越来越多了……这40年,是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完善,消防队伍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消防事业方兴未艾的过程。刘海靖和同事们,也将见证这支英雄队伍在新时代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