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追逐者谢立信

2018-12-19 16:37 来源:QTV-1-今日会客厅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今日会客厅》推出大型全媒体访谈

  ——我的40年,

  著名剧作家代路,

  双星名人集团总裁汪海,

  青岛市作协主席高建刚,

  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恭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

  澳柯玛股份董事长李蔚,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

  陆续走进《今日会客厅》,

  畅谈改革开放后他们40年的人生经历。

  今天的主人公,

  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

  追逐光明的梦想

  谢立信

  谢立信,山东莱州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医学眼科学专家。他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91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现为青岛眼科医院院长,他是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

  1965年,谢立信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潍坊医学院工作。1975年,作为唯一的眼科医生,他创建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将角膜病防治作为研究方向。

  1976年,在简陋的技术条件下,他成功给三位农村患者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效果和技巧达到当时国内领先水平。

  1981年,谢立信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角膜活性保存液。

  1987年1月,45岁的谢立信获得美国国家防盲研究会资助,来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成为世界顶尖角膜病专家卡夫曼教授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因为成绩优异,临近毕业时卡夫曼教授高薪挽留谢立信。而当时,谢立信偶然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山东省政府刊发的招揽人才的广告。一心想要为国家医疗事业做点贡献的他,拒绝了导师的邀请,执意回到青岛。1991年,他带领着两个大夫一个护士,拿着25万元的经费,到了燕儿岛路,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诞生了。

  谢立信

  当时里面的诊室,都是三合板,我们自己钉的,那个时候计委批给我们的经费根本不够盖楼,我们每天赚的钱就买砖买瓦,直到1995年才把这个大楼建起来。

  2018年,76岁的他,仍然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的第一线,每年还要做近1400台手术。作为一名医者,为患者解除病痛,寻找解决疑难杂症方法的初心仍未改变。在谢立信教授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付出之后所拥有的名誉、所带来的利益。而在于,永不停息懈怠,让人生在实现他人的美好幸福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改革开放四十年,

  成就了谢立信一个眼科医生的梦。

  《今日会客厅》带您走近谢立信,

  一起追逐光明的梦想。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