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是一座因商而兴、聚商成市的商贸名城。从集市的小商小贩萌芽,到发展成如今江北最大的市场商贸名城,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铿锵足音,即墨商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更展现了即墨这座千年古城旺盛的商业活力。
清晨六点,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已经是车水马龙,忙碌的业户、采购商,让这里同时容纳十多万人。年逾古稀的徐延华是市场里的第一批业户,进入年底,市场批发量大增,早已把业务交给子女打理的他,也时常过来帮忙。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当地家庭服装加工的兴起,几年间,167个村发展成为生产经营服装的专业村。看准了这里面的商机,改革开放之初,徐延华在墨水河边的一个集市做起了服装买卖。1984年夏天,即墨第一家专业市场——服装批发市场就在这里建成,不到30岁的徐延华把全家2800元积蓄全部拿出来,给自己“圈”了一个一平方米的摊位。
市场的迅速发展出乎徐延华的想象。1994年,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向全社会敞开市场投资大门,累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新建专业市场29处。市场商户也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来自五湖四海,达到两千多家,“江北最大市场群”由此享誉全国。此时的徐延华,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已经成为了百万富翁。
为了扶持市场商贸业发展,为广大商户保驾护航,1999年,即墨设立了市场发展局,刘友芳加入其中,成为第一批工作人员,并工作至今。近二十年里,她一路见证了即墨服装批发市场的繁荣发展。
2007年10月27日,服装市场完成了第四次建设、第三次搬迁。27.5万平方米的新市场内有7000多家商铺,多元化经营模式互为补充,大江南北的商户汇聚市场,来自黑龙江的赵远军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创业,他从最初的一个门店发展到九个,从销售做到了创立服装品牌。
四十年间,即墨的市场由服装集市口的一叶小舟发展成庞大的市场群,市场扩张与产业壮大并向前行。来看一组大数据:截至目前,即墨区纺织服装企业超过3000家,2017年完成产值122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加工制造基地和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一。而在电商崛起时代,这里又形成电商发展的新高地,电商数量和销售额均占到青岛的六成以上。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