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弹指一挥间,40年沧桑巨变,中国改革开放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历程,让国人瞩目,让世界赞叹。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岛城吹响,这座青青之岛迎来了勃勃生机,各行各业迸发出青春的活力。1984年,青岛成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从此之后,青岛迎来了巨大的历史转折点,从依托开放政策打造“中国制造”的“青岛样板”,到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再到实施更高层次的“国际化+”行动,这个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并取得斐然成就的缩影。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特区3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深情回顾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深刻总结40年来推进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象征开放与合作的青岛栈桥,手臂般伸向辽阔的海洋。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即将到来,青岛将在世界目光聚焦下,展示其40年的“开放芳华”。
今天起,青岛早报推出“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特别报道,与你共同回顾这座曾经的海边渔村如何成长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国际都市;与你共同展望这座勇于创新、敢于先行先试的先锋城市,如何变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曾经破落的“城中村”双山,
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都心商圈;
往昔处于原黄岛区和胶南市边缘区域的灵山湾渔村,
已变身备受瞩目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
即墨市变身即墨区,
一字之差,民众生活更加便利……
眼看着青岛越来越美、越来越强,人们不得不惊叹改革开放的伟大。从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到现在的超过10000平方公里,从狭窄的南北带状发展,到“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再到“三湾三城”,改革开放40年,历经4轮大的区划调整,大青岛格局跃然而出。
1978年
改革开放后首次区划调整
格局初形成
大青岛之“大”,始于1978年的那轮区划调整。
1949年,青岛全市面积仅有210.65平方公里,和现在市南、市北、李沧3个区加起来的面积相当。经过几次调整,直至1961年达到950平方公里后,一直保持稳定。
1978年11月,烟台地区的即墨县、昌潍地区的胶南县及胶县的大部分划归青岛市管辖,青岛全市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公里。
1983年10月1日,潍坊地区所属的平度县和烟台地区所属的莱西县划归青岛市管辖。至此,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大青岛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区划由此分为市南、市北、四方、沧口、黄岛五区及崂山、即墨、胶县、胶南、莱西、平度六县,总面积达到10654.1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市委市政府组织制定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可视为青岛城市快速发展的开端。在此规划的指导下,市区由过去单一的带状、南宿北工的结构逐步向南、中、北三个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发展,既缓解了南北交通的矛盾,也使青岛的轻纺工业、港口贸易、海洋科研和风景旅游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此次总体规划设独立的黄岛区;城市人口控制为115万人;用地115平方公里。
1981年,青岛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6年又成为计划单列城市
这一系列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其可预期的结果之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
1987年2月撤销胶县设立胶州市;
1988年11月撤销崂山县设立崂山区;
1989年7月撤销平度县设立平度市、撤销即墨县设立即墨市;
1990年12月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撤销莱西县设立莱西市。
至此,青岛市所辖6个县全部撤县设市(县级),成为全国第一个二级城市群。
“始于1978年的这轮区划调整,主要着眼于城市规模的扩张。”青岛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认为,每次城市区划调整的大原因都是相似的,那就是现有的区划不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城市发展新的需求,必然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每次调整的关注点是不同的。1978年的这轮区划调整,以规模扩张为主,调整后青岛的城区面积迅速扩大,保证了改革开放初期,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次调整,使青岛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
1992年
搬迁市政府
引领城市发展新模式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发表,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面对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青岛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迅速做出了“搬迁市政府,东部大开发”的决策,这一决策犹如石破天惊,在海内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19世纪青岛建城之后,迅速成长为国内重要的港口、工业和旅游城市。到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让这个城市感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1992年4月6日召开的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向全体青岛市民宣布:要拿出市区最好的地段向国内外拍卖和转让,青岛建设要向东部发展,“八五”期间城建要打翻身仗。当年5月3日,青岛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市区东部开发建设的决定》(1992年发77号文),全面概括了市区东部开发建设的范围和目标、资金筹集方式和优惠政策、组织实施方式等内容,从此吹响了东部开发的号角,也为此后的东部开发定下了政策基调。
1992年东迁前现市政府地段的样子。
1992年市政府东迁前岛城东部的样子。
1994年全市进行了新一轮区划调整,此次区划调整前的青岛市区,囿于9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南北狭长的一带,城市发展已经展不开手脚。此轮调整,青岛的总地盘没有变化,却让青岛的城区面积大大增加,直接带动了青岛东部城区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为建设大青岛注入力量。
将台东区、市北区、四方区吴家村街道和错埠岭街道合并,加上崂山区中韩镇的一部分,设立新的市北区;
将四方区往北扩大到李村河南岸;
将沧口区剩余部分与李村镇合建为李沧区;
崂山区做大的调整: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4处乡镇组成新的崂山区,原崂山区北半部的8处乡镇组成城阳区,一部分合并到李沧区……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青岛市区级建制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市区总面积达到1316.2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121021人。“七区五市”以青岛核心区为中心,向东、北、西3个方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其中东面就是崂山区及其周边,西面则是西海岸,北面就是城阳区及其周边。这一轮调整为建设大青岛注入了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为青岛的环湾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岛发展越来越迅速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李东泉对青岛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做了专门研究,她指出,通过政府的搬迁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在国内大城市中是第一个。青岛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做法不仅避免了对历史老城区的破坏,也有力地引领了新城区的快速发展,减少了浪费,引领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为中国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碧海蓝天的青岛更加美好
2012年
四区市两两合并
经济发展添活力
2012年12月1日,青岛市再次经历区划大调整:
撤销市北区、四方区,设立新市北区,以原市北区、四方区的行政区域为新市北区的行政区域;
撤销黄岛区、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以原黄岛区、胶南市的行政区域为新黄岛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所辖范围包括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国家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同年底,国家级新区总量达到17个。这是一场国家层面的改革,对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而言,则是由改革引发的历史性蜕变和裂变,并将以改革创新为其发展动力和最终红利。
西海岸新区迎来新的机遇
获批不到一年时间,由西海岸新区区委层面上出台的在全国具有首创性的改革举措就有35项,平均每10天就有一项,改革力度,令人咂舌。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建祥认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相比,身为后发新区的西海岸新区,基本没有优惠政策,唯一的利器就是紧抓“先行先试”这把尚方宝剑,用“新”谋求发展优势。
正是从这样的高度,西海岸新区把改革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区里建起改革“总台账”,重点瞄准落实中央和省市赋予新区的88项改革试点任务,每月至少推出两项全局性改革: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35个“全国率先”连串出台,改革的广度、力度和深度都走在全国前列。
西海岸新区充满活力
获批以来,西海岸新区投资活跃度、市场繁荣度、开放度不断增高,先后引进多个重量级产业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已成为海内外客商青睐的投资兴业热土。一批批大投入项目落户西海岸新区,使新区发展充满活力。
“这一次的区划调整,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青岛社科院城市所副所长冷静认为,这一轮调整涉及的4个区市,两两各有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就可以拧成一股绳。
这一轮的区划调整,也与2012年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相呼应。
2017年
即墨撤市设区
构筑城市新格局
2017年10月30日,即墨区正式挂牌,自此即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而此次区划调整后,青岛市行政区划由六区四市变为七区三市,青岛城区面积将大幅增加,达到5214平方公里,这已经接近青岛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的一半。
对于青岛而言,扩大城区在空间上更有利于城市规划与发展。正如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所说,未来的省域经济之争在于城市之争,只有推进以大中城市为主的新型城市化,才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按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来看,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在调整前,青岛的城区人口是490.22万。即墨区的加入,让青岛城区人口直接跨越到611万。从此,青岛长成“特大城市”。
对青岛来说,迈向“特大城市”的同时,对外辐射能力也会大大地增强。未来,青岛将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协调产业发展的布局。
2017年,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张江汀在报告中揭开了青岛“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城市群主体形态的全新城市空间战略,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构筑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青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中,东部湾区是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近年来,蓝谷在各项领域不断突破,目前已成功集聚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1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一批高等院校在蓝谷设立校区或研究院,超过250家科技型企业接连入驻……
全新城市空间的布局是对青岛城市空间战略的全面升级。
未来,
一座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
将矗立于黄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