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京剧在中国的“国粹”地位,芭蕾也是俄罗斯的“国粹”。
芭蕾舞是俄罗斯的民族骄傲,俄罗斯文化的“名片”。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
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
俄罗斯第一所芭蕾舞学校“ 女皇陛下舞蹈中学”
1738年在彼得堡创办了俄罗斯第一所芭蕾舞学校,过了几十年在莫斯科也创办了芭蕾舞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俄罗斯肩上。
意大利女演员“ 玛丽亚· 塔廖尼”《仙凡之恋》画像
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尼父女、佩罗、圣·莱昂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在圣彼德堡的约翰逊和在莫斯科的布拉斯的教学活动,向俄罗斯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
第一位俄国芭蕾舞编导
伊万· 伊万诺维奇· 瓦尔贝格(1766—1819)
早期芭蕾舞演员:玛丽亚· 达尼洛娃(1793-1810)
早期芭蕾舞演员:列夫· 伊万诺维奇(1834—1901)
在剧目建设上,玛蒂帕和伊凡诺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
《睡美人》
《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罗斯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圣彼得堡。
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实现了舞剧音乐的革新,使音乐成为舞剧中塑造形象、叙述事件的基础,启发和丰富了舞剧编导的舞蹈交响化的思想。
《天鹅湖》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被奉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