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经济动力结构,今年力争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核心产值增长40%以上
青岛数字经济正“奋力生长”
青岛,一直以强悍的制造业著称。但是,在全省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全新发展进程中,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青岛“奋力生长”,为重塑经济动力结构,输出着日益丰沛的“新动能”。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依托青岛既有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厚实的家底,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跃升之路,成为撬动青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目前,在产业层面,青岛大数据、云计算的产业生态正逐步形成,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应用领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成为推动青岛传统产业蜕变升级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作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新兴产业,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正与其他新兴领域结合,孕育出新的业态,形成新的引擎……
在今年的市两会上,青岛已经把这两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指向更高:2018年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核心产值增长40%以上。
布局加快,产业生态趋于健全
青岛卓思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硬件设备销售商,但从去年开始,它成为了华为企业云服务在山东地区的服务商。从传统的硬件销售,到变身为提供云计算相关服务,卓思越成为了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公司总经理李腾飞表示,公司也将以此为契机转型为软件服务商并开发自己的基于云平台的应用软件。
李腾飞转型的决心来自于近年来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大发展。“阿里、华为等越来越多大企业在青岛布局,政务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的建设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李腾飞说。
正如李腾飞所感受到的,近年来,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氛围日益浓厚。在基础设施建设、知名机构和企业引进、产业创新扶持等方面,我市均取得了很大进展。
据市大数据发展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市政务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以及国家海洋大数据超算中心已建成启用,三大运营商都已在青岛布局了全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在建的电信青岛云基地是中国电信集团全国三大云计算基地之一,在建的移动数据中心是北方沿海最大的数据中心,联通也将建设全省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清华、复旦、华为、浪潮、中科曙光、百度、阿里、腾讯、亚马逊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机构和大数据企业已落户青岛,开展技术合作和产业孵化。产业重点企业牵头成立了青岛市大数据发展促进会,引领产业交流和创新。部分区市还设立了专门的大数据产业创投基金。
而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变化也在发生。2017年,一个创新型的交易场所——青岛市大数据交易中心成立并运营。这是山东省首个大数据交易中心,也意味着青岛大数据产业链条的又一次延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我市的产业链条也在逐步完善。在大数据获取、分析、应用,以及云计算技术等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实力的软件或硬件企业。东软载波研发的窄带高速芯片用于前端数据采集,打破了国外垄断,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海信的数据魔方系统对交通大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大大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大快搜索的大数据关键性核心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市场肯定,已与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合作在全国各地建立地方民生大数据中心;萨纳斯利用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及应用推出的光伏电站管控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8省市1.5GW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
产业蜕变,制造基因数字化转型
在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路径始终与它一直以来的产业土壤密切相连。
在不久前公布的《青岛市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1年)》中,海克斯康的智能制造项目被列为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重点项目。这家企业并非一家“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企业,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测量设备制造商,在青岛扎根已久,专注于制造业相关设备的生产。但是,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企业不再局限于此,提出建设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制造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测量设备的同时,帮助其搭建智慧工厂,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
“客户所有工厂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测量数据都会上传到系统的云平台,系统同时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从而实现对生产流程的实时管控、指导,以此来不断提高生产力。”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吕飏说。在他看来,未来,客户不仅仅需要采购单一的硬件设备,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搭建智慧工厂的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硬件设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梳理青岛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会发现,有很多像海克斯康一样的企业,它们既是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又是新兴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中的重要力量。这些企业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自己所在的产业,在传统产业中探索出新模式,不仅实现了自身转型升级,也推动了青岛乃至全国同类企业的蜕变升级。
海尔面向制造产业链的全流程数据管理平台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38个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支持项目,该平台是海尔家电生产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型的重要部分。酷特智能依托C2M(顾客对工厂)大数据平台成为全球第一家完全实现工业化大规模定制的企业,其模式已推广至若干家青岛企业,带动了青岛服装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并且开始在国内其他城市落地。双星集团工业4.0+服务4.0生态圈利用用户大数据分析,实现了轮胎生产从有效供给到创造需求的转变……
在青岛容大高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燕看来,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这种特点也为产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一个发力的方向。容大高科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企业,去年底获评成为山东省大数据重点骨干企业。李海燕表示,青岛在其他产业上已有的深厚积累是青岛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会,企业应该充分抓住城市原有的优势领域,拓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这些领域的深度应用。
产业融合,孕育新蓝海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的不断发展将青岛的数字经济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关技术与诸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相伴发展,孕育出很多全新的业态。
提起特来电,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电动汽车充电桩。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家生产充电桩的企业。依托在大数据、云平台上的发展,特来电提出了一个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云生态系统。在特来电看来,通过充电这一电动汽车使用的必需环节,将车主的基本信息以及车辆的充电信息、电池运行特征等信息都汇聚到其平台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并与其他企业合作,打通修车、卖电、卖车等产业链的相关环节,并为用户提供消费等增值服务。目前,特来电已经实现了利用车辆大数据对车辆的诊断和维修、充电桩的智能运维、车辆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
对企业来说,新的业态意味着新的蓝海。正如特来电所布局的,从充电桩的生产、建设到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展全链条服务,这将给它带来全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而对这座城市来说,这些新的萌芽也将给整座城市的运行注入新的活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8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海信集团申报的青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入选。这是海信集团旗下海信网络科技所打造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一次重要实践。海信网络科技的这一项目并非单纯是城市政务数据中心建设,而是旨在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以及包含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社会信用、城市管理、新兴城镇化等五大类应用的智慧服务平台,让政务资源真正实现整合共享。
这是海信智慧城市产业的一部分。依托在交通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建设、运营青岛市政务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的经验,海信全面布局智慧城市产业。海信表示会将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安防等板块在内的城市运行诸多方面纳入一个智慧城市平台之上,市民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找到自己需要的城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