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便捷出行需求,一头连着城市品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框架引领下,青岛更加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地铁、新机场、高铁等提升青岛枢纽地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全市建设亿元以上交通运输项目117个,累计投资989.6亿元。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和骨架。特别是地铁等重大交通基础建设项目,对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交通网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主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多次强调,要补齐“短板”,加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让群众切实得实惠,让城市更加宜居美丽。
五年来,一个个事关青岛长远发展的重量级“大块头”项目相继落地,龙青高速公路、青荣城际铁路、地铁3号线等建成通车,胶东国际机场、济青高铁、青连铁路等重点工程陆续开建,青岛与周边地区在重大交通设施上加快互联互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承载力日益提升,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日趋显现,“大青岛”发展框架逐渐拉开,青岛全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不断夯实,为青岛加快向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从建设到运营的历史性突破——
地铁:将青岛载入发展新时空
日均客运量超过14万人次,带动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约提升1%、达到49%……这是全省首条地铁——青岛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以来,给城市交通格局带来的变化呈现。
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青岛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将地铁作为“一号”民生工程、“龙头”先导工程和“骨干”基础工程,地铁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实现了从建设到运营的历史性突破,为城市交通体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012年11月,2号线一期工程开建,青岛地铁建设进入3号线、2号线双线并进的新阶段。2013年11月,《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年)》获国家批复,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一期等3个项目获批。2015年12月16日,地铁3号线北段载客试运营,2016年12月18日全线通车,青岛在我省率先迈进地铁时代。
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以来,给沿线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吸引了不少有车族放下私家车,使得沿线道路走廊交通流量减少约2%-5%。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同时,地铁还发挥着巨大的“同城效应”,汇聚着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为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2015年,根据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设立,以及胶东国际机场、青连铁路、济青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批复立项,青岛地铁集团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5年),形成了青岛市2020年和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方案。根据远期规划,青岛地铁建设可概括为“18448”工程,即规划建设18条线路、400个站点、总投资约4000亿元、营运里程800公里,最终形成覆盖城乡的轨道交通线网。
市地铁办主任、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贾福宁表示,目前,青岛地铁6条线同时在建。今后,青岛轨道交通将加速实现从单线开通到网络化运营的转型,为我市全域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条条蜿蜒于地下的地铁,将青岛载入了发展新时空,也搭载着一座城市的新梦想,驶向这座城市崭新的未来。
城际交通网络跳出“末端瓶颈”——
铁路:青岛“接轨”全国更便捷
早在1904年,随着胶济铁路建成开通,一条铁路支撑了青岛铁路的百年发展。但多年来,青岛一直处于铁路端头,徘徊在终到始发、来而不往的铁路网络末端。
五年来,青岛加大了铁路资金投入,一批铁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几乎每年都有新亮点。
2014年1月,山东省最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铁路青岛北站正式运营。作为集铁路、地铁及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换乘站,青岛北站逐渐成为青岛大交通格局中的重要枢纽。
2015年7月,海青铁路建成通车,青岛至平度开行了旅客列车,平度多年来不通火车的历史结束,青岛所辖市郊四市全都可办理列车客运业务,市域北部与青岛主城区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
2016年11月,山东省内投资最大的单体铁路建设项目、山东省首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列车的公交化开行,大大拉近了青烟威等山东半岛地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青岛至烟台最快列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约4小时30分钟缩短至约1小时15分钟。“这条线开通后,一天十几趟车。我可以坐着动车上下班,同城生活开启了。”家在青岛的王先生,每周都要去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给学生上音乐课。以前,他都是自己开车去,单程要花3个半小时。有了城际动车后,现在不用两个小时就到了,“下午上完课后还能再坐动车回来,跟在一个城市里上班差不多。”
提升青岛铁路枢纽地位、将青岛引入全国铁路网络的青连铁路、济青高铁项目也在过去五年间相继开建,计划2018年底建成通车。其中,青连铁路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东部地区铁路网布局,构成我国东北地区经山东半岛至华东沿海地区间便捷的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届时,山东半岛地区前往南方沿海城市将不再经济南绕转京沪铁路,青岛至上海间的铁路运输距离可由现在的1400公里缩短至800公里,时间可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4小时。济青高铁建成后,将实现济南至青岛1小时直达。
随着便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络不断延伸,青岛的铁路枢纽地位不断夯实。市交通运输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到“十三五”末,我市将建成以青岛站、青岛北站、青岛西站、红岛站为枢纽,济青高铁、青连铁路、胶济客专、青荣城际、潍莱高铁为主要干线的铁路网,青岛将由铁路端头城市变身为四通八达的铁路枢纽城市,不仅建立青岛—济南“一小时生活圈”,直达北京、上海的时间大为缩短,而且与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西北、西南地区的联系也将更加直接而紧密。
城市路网铺就半岛交通大动脉——
公路:陆路交通承载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市陆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网络日益快捷通达。
公路建设实现提质扩容、快速发展。围绕构建区域大通道、大枢纽,龙青高速青岛段、大沽河堤顶路、蓝谷对外连接线等重点公路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沈海、青银、青新高速公路和国道204、国道309等大中修工程顺利实施,形成了覆盖全域、城乡一体、干支匹配的公路网络。
龙青高速公路青岛段2012年2月开建,2015年9月通车试运营。这条全长89.6公里的山东半岛交通大动脉,进一步密切了青烟威三市联系,拉近烟台与青岛25公里、威海与青岛10公里的空间距离,助推胶东半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拉近了青岛主城区与莱西、即墨等北部区域的距离,填补了青岛市东北部区域没有南北高速公路的空白,结束了青岛至莱西没有直达高速公路的历史,青岛主城区与市域所有区市实现高速公路直达互通,全市所有乡镇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通车以来,日均车流量由1万辆左右增至目前的2万辆左右,给交通及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拉动效应。“以前,到市区配送要走204国道,大约要两个半小时,龙青高速通车后,用时缩短到约一个小时。”莱西姜山镇一家农副产品配送企业负责人尹志伟说,节约下来的时间,他们就可以用来开发新市场和客户了。
作为青岛联系全国的重要通道,横穿山东中部青岛、潍坊、淄博、滨州、济南五市的公路大动脉——济青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于2015年12月正式开工,计划2019年6月建成。通过改扩建工程,济青高速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改造后将与连接中西部城市的青兰高速公路一起,进一步提升国家东西向运输大通道的通行能力。
胶东国际机场集疏运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青岛新机场高速公路于2016年年底启动建设,一期工程先期实施段计划2019年6月底建成通车。
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市累计新增高速公路89.6公里,达到818.4公里。至201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148公里,公路密度146.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的规模均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高速公路不断外延的同时,市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完善。五年来,随着新冠高架路建成通车,高标准改造重庆路,基本实现了城区西部快速路成网,有效提升了路网整体容量和通行效率。其间,我市还对九水路、崂山路等实施了改造,推进了金水路、劲松七路、深圳路等多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有效提升了路网的连通性和整体效率,初步形成了以快速路为骨干、主干路为补充的城市快速交通路网体系,城市路网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空港海港建设提速——
“大青岛”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海阔天高,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无尽希望。
五年来,我市空港和海港建设全面提速,“大青岛”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其间,作为我市空港建设中最为耀眼夺目的亮点,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力亲为下,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新机场项目加快推进,创出了从谋划到落地的“青岛速度”——
2013年9月,国家民航局同意将胶东场址作为青岛新机场的推荐场址。2014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复青岛新机场立项。2015年,青岛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6年,新机场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至此,位于胶州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大沽河以西、东外环以东、胶济铁路和胶济客运专线之间,距青岛市中心约39公里的青岛新机场,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唯一获批建设的干线机场。2016年10月,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设立,我市又一重点功能区进入国家战略。
如今,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上,每一天的变化都令人惊叹。从空中俯瞰,塔吊成片摆开,车辆来回穿梭……一个呈放射状的巨大“海星”渐显雏形。
按照规划,新机场将于2017年主体攻坚、2018年安装调试、2019年验收转场。届时,新机场将成为青岛“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新平台和载体,带动青岛加速迈向功能齐全、全国领先的新型航空城市。到2025年,青岛新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3500万人次、货邮50万吨,成为国家级关键交通节点、面向日韩地区的区域门户机场、环渤海地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
新机场建设加速推进,青岛流亭机场的航线网络布局也在持续完善,青岛与世界联系的空中通道日趋通达,拥有航线总数由2012年的109条(其中国内航线95条、国际航线11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增至2016年的146条(其中国内航线127条、国际航线17条、港澳台地区航线2条),并在2016年相继开通了法兰克福、旧金山、墨尔本和温哥华等4条洲际航线,实现了青岛与欧美澳重要区域城市间的直航对接。得益于通达的航线网络,青岛航空旅客吞吐量增势迅猛,由2012年的1260.12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2050.5万人次。
空港成就斐然,海港也迈出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步伐。
青岛老港区加速转型升级为邮轮母港。2015年5月29日,青岛邮轮母港正式开港。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接待125个邮轮母港航次,接待邮轮游客15万人次;依托邮轮港口及配套体系的优化提升,青岛正着力建设邮轮母港城市,打造国际旅游集散地。
董家口港加快迈向“以物流交易为主导的第四代国际深水大港”,带动着青岛港口功能全面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持续扩大。2012年到2016年,青岛港年吞吐量从4亿吨成功跨越到5亿吨。2016年,董家口港口岸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青岛同时拥有青岛港、董家口港两个一类海港口岸,对青岛市发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支点作用,提升东北亚航运枢纽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交通让城市变大,也让城市变小。展望未来,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发力。随着新机场、高铁、地铁、城轨等多个交通项目加速推进,城市载体功能将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空间将加速拓展——阔步迈向海陆空交通枢纽城市的大青岛,将傲然挺立于黄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