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势不可挡;“互联网+”,潮涌岛城。
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将“互联网+”上升到战略高度,出台行动计划,深入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
与其待时,不如乘势。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巨大作用,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率先实施“互联网+”战略,全力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在应用互联网、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方面走在前列,先后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围绕“互联网+”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笃行致远,量变产生质变。随着“互联网+”战略不断向前推进,一场深刻而重大的变革,在我市生成、积聚、爆发。
“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我市传统制造业注入互联网基因、树立互联网思维,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风生水起,转型升级找到最为重要的突破口;“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拥有了极其重要的网络支持和平台支撑,创新创业之势星火燎原。
“互联网+”引领,青岛新旧动能悄然接续转换。
“互联网+”引领,青岛转型发展再次走在前列。
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走在全国前列
“拥抱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班车,是当前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把握先机、赢得未来的关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强调。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在探索制造业转型之道的过程中,确定把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软件定义的智能工厂,发展数据驱动的先进制造,构筑平台支撑的产业生态,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升级,在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市激活传统产业生命力、抢占新兴业态制高点找到了路径,为实体经济新一轮振兴打下了根基。
我市出台国内首个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互联网工业的发展目标、推进路径,提出“555”目标(改造500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建设50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培育5个云制造服务平台),支持海尔、红领等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上开展试点示范,同时设立互联网工业发展基金,成立国内首个互联网工业服务商(国际)联盟,搭建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服务商与制造企业交流对接会等平台,培养企业急需的互联网人才,聚合当今世界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的各种资源,推动互联网工业发展。
“互联网+”让青岛制造加速迈向青岛智造。海尔的家电互联工厂,青岛啤酒、华仁药业的流程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双星集团的服务4.0生态圈和工业4.0生态圈,青特集团、德盛机械的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中车四方股份的设计装配与试验验证仿真一体化平台,赛轮金宇、森麒麟的轮胎智能工厂……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互联网+”让青岛制造的产业形态全面嬗变。以海尔家电众创定制、红领服装个性化定制、双星轮胎“移动星猴”服务、特来电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服务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实现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由卖产品向卖服务的转变。
“互联网+”让青岛制造的创新源泉再次喷涌。慧与全球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海岸传感器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北航歌尔虚拟现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相继成立。
难以计数的成功案例表明,“互联网+”战略已然重塑了青岛制造,使我市制造业在改造传统生产、提升产业价值、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全市工业在稳增长、增效益中成功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
让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一马当先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曾说,就互联网而言,我们仍站在大时代的入口,前方道路漫长而又艰辛。
的确,“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任重而道远。“我市实施‘互联网+’,不仅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而且要让互联网渗透到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以及商业、物流、金融、文化、农业、旅游等各个领域,最终让互联网彻底改变和提升这座城市的运行效率,推动青岛成为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相协调、城市品质与经济实力相促进的全国领军智慧城市。”市经信委互联网工业推进处处长王法体告诉记者。
大规模、高层次地应用互联网,必须要有强大的硬件基础。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围绕“互联网+”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上超前规划,强力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城区光纤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移动基站数超过37000个,4G覆盖率达到99.9%,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超过960万户;投入使用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柜规模超过10000个,国内重要的互联网企业陆续入驻,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等8大类19种管线、长度9000余公里的地下管线数据库初具规模;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政务云计算与灾备一体化平台率先建成。一个国内领先的全光网城市,已经打造而成。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市以“互联网+”战略为指引,累计推进总投资118.8亿元的126个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有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软件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国际机场GPS车辆跟踪管理系统、全光网城市工程等60个项目建成,市环保应急指挥服务中心、智能养老服务、智慧泛能网、智慧粮库、滨海云计算中心等51个项目在建,15个项目处在前期,55.8%的项目已经投入运行。
基础设施的完善、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我市“互联网+”实践快速开展、枝繁叶茂。在“互联网+交通”领域,我市是国内最早实施“智能交通”示范工程试点的城市之一;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只要通过一款APP软件,市民就可以用手机选择就诊时间和科室;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银行与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平台系统对接,满足成千上万家经销商的融资需求;在“互联网+农业”领域,农村电子商务风生水起,使原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峰会上,青岛荣获“用户最喜爱的城市服务”单项奖,并跻身全国“互联网+智慧城市”指数前十强。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政府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互联网+政务”全国领先,建成手机版网上便民服务大厅,在省内率先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强力促进了政府治理的精准化、高效化和透明化。
“互联网+”让城市变得更“智慧”,为我市打造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双引擎”,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速度质量“双提升”,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线上线下“双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
积极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时代,创新型经济也是草根型、小微型经济,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成就梦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指出。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到新的市场“蓝海”,在海尔等大企业引领示范下,我市中小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热切。
大企业首先促动互联网变革,收到自身转型升级、创新创业者崛起“一石二鸟”之效。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挑战是零距离,互联网时代要么你拥有平台,要么你被平台拥有,要把每个用户的需求和供给连接起来。”张瑞敏作出这样的判断,并推动海尔全速向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为一批批创新创业者提供起飞的平台。目前的海尔,已发展成为一个能量巨大的“生态圈”,汇聚了7万多名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催生470个项目,汇聚1322家风投公司。
大企业的成功,激励中小企业纷纷“抢滩”互联网。
青岛软控股份公司运用互联网,让轮胎使用周期中的所有信息都能够实现回溯,利用大数据为轮胎制造企业带来收益。
传统服装企业青岛红领公司用互联网重塑生产流程,颠覆传统企业原有的组织模式,建立起全新的工厂运行架构,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红领“魔幻工厂”里,西服定制从个性设计到成衣配送,只需要7天。如今,红领公司的示范带动作用正在显现,山东海思堡集团通过复制“红领模式”,设备效率提高三倍,并且整合了供应商和服务商资源,改善了企业的上下游环境。
示范引领,平台带动。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从“互联网+”那里寻获机遇,我市打造出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依托市政府数据中心,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全市三级云服务平台网络体系,通过在线服务、供需对接、信息推送、跟踪反馈、服务评价等手段,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技术、培训、市场开拓、法律、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化支持。去年,该平台组织全市32家服务商,推出融资、培训等75项服务产品,线上成交服务1123项,成交额近10亿元。
“互联网+”,机遇和挑战并存。
“互联网+”,创新与融合并重。
“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我市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插上腾飞之翼,为我市“十三五”时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三中心一基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