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与闻一多
抗日战争以前,梁实秋和闻一多可算交往最密切、最知心的挚友了。他们是清华同学;又曾经同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并同住一室;他俩一同参加大江学会,参加在美国的戏剧演出。
最后,又一同来到了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他俩互相钦佩,情投意合,经常互诉衷肠,把自己心底的深层隐私都向对方倾诉……
梁实秋在青岛的住处是鱼山路,任教于青岛大学的外文系;闻一多最初住在大学路,后又迁居汇泉,他是文学院的院长兼任国文系主任。青岛山路多,他们两人都选购了一根精致的手杖。
每天闻一多去学校上班,路过梁实秋家门口,轻轻招呼一声,梁实秋应声而出。两个诗人各策一杖,踽踽行走于崎岖小路,风神潇洒,旁若无人,构成一幅饶富诗意的生动图画。
梁实秋抱憾而终,难舍青岛情怀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发生学潮后,梁实秋依然选择了留下,直到1934年在其父和胡适的多次催促之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岛,赴北京大学任教。
在山大四年的执教生涯使梁实秋先生对青岛、山大怀有深厚的感情。晚年的梁实秋将女儿梁文茜从原山大所在地青岛带来的一瓶沙子视为珍品,置于案头,以寄托浓浓的思念之情。
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梁实秋大喜,计划去北京度新年并会见冰心及老舍夫人胡挈青。但11月1日突病,仅过3日逝世,未能重返大陆、再来青岛,实为憾事。
梁实秋在青岛时曾说过:“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青岛的天气冬暖夏凉、风光旖旎,而人情尤为淳厚,我们立刻就认定这地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我是北平人,但从不以北平为理想的地方。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