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假期从2月7日至13日,也就是除夕到初六。
地铁来了!市民该如何乘坐地铁?市地铁办发布乘车“八步走”...
从15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十强选手同台交锋,现场拼口才、比反...
新闻-青岛网络电视台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13青岛港典型报道 > 绝活展示 正文

超级工人炼成记:50米高空对准锁眼

2013-08-17 14:59来源:青岛早报

 

 

   拜师许振超如今超师傅

  工作间隙,记者采访了邵泽山。他是2001年从港湾学院毕业,进入了青岛港,一就业就成了许振超队长的徒弟。十几年中,邵泽山一直在一线司机岗位工作,“振超团队”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每一次邵泽山都全程参与。他不但把许振超的绝活学了个全,还总结创造出了“六到位节能增效工作法”。这个工作法使每装卸一个集装箱就可节约4秒钟,每小时单机效率可提高3个自然箱,在实现高效的同时,又降低了桥吊的单箱操作能耗。

  本次集中采访中,许振超都表示,邵泽山等几个徒弟操作起来“已经比我利索了。”对此,邵泽山说,那是师傅谦虚,“许队长已经63岁了,我刚30出头,正是壮年,不能这样比。”

  当天近11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邵泽山完成了286个集装箱装载。这是一个日常的工作速度。从驾驶室出来时,天已经擦黑。记者和邵泽山还没有走下桥吊,接班的司机就开始新一轮作业了。繁忙的码头没有休息,进进出出的集装箱,在给山东乃至全国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血液。

   青岛港:一支世界级的工人团队

  在青岛港,有这样两组数据: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港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6%,技术工人仅占28.7%,其中高级技工只占技术工人的9%,没有一名工人技师。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社会地位低成为那个时代码头工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职工队伍结构变为以6000多名知识分子、8000多名技术工人和9000多名农民工为主体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其中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6%,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35%的平均水平。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一支有全球竞争力的码头工人队伍在青岛港已经形成。他们站在了中国工人前进洪流的排头,他们的成绩和经验,是新时代工人群体的共同财富。

  

 

  

 

  

 

  

 

  

 

文章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