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假期从2月7日至13日,也就是除夕到初六。
地铁来了!市民该如何乘坐地铁?市地铁办发布乘车“八步走”...
从15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十强选手同台交锋,现场拼口才、比反...
新闻-青岛网络电视台
您当前的位置 :青岛网络电视台 > 新闻 > 新闻专题 > 2013青岛港典型报道 > 媒体评论 正文

青岛港兴旺的秘密:工人的尊严成就大港梦

2013-08-13 20:07来源:大众网

 

  青岛港六天采访行程走下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两万余名职工的尊严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这种尊严,来源于企业的文化,也来源于青岛港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笔者认为,有了工人的尊严,工人的梦想,才有青岛港的今天,企业如果都能让员工获得本该属于他们的尊严,则企业必然强大,中国梦可期。

  在青岛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工人的工装长时间不洗,看不出衣服本来的颜色,味道也刺鼻,让人难以接近,敬而远之,工人受到鄙弃,尊严自然无从谈起,而在青岛港,每个班组,每个队,都有自己的洗衣房,“把工人穿上干净衣服当作整治任务来抓”,这在一般的企业里是难以想象的,工人身上干净的工装,让小伙子们的精气神显现出来,自信满满地干工作。

朱广林,朱广田的二哥,做到了装卸三队副队长,月入近万元,他说,在这里没有后顾之忧,希望港口越来越好
绝活演示 穿针报吧,十环!

  在让员工穿上干净衣服的同时,洗衣房、厨房等工作岗位让工人家属有了用武之地,也为工人增添了一份收入。就拿二线单位双职工家庭来说,最少的每月也有5千元收入,经济上充裕了,解除了后顾之忧,就像前港公司的长朱广田、朱广林兄弟所说的那样,“个人好了,就都想着港口好,一心扑在工作上,想方设法把活儿干好”,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来自沂南的朱家兄弟,如今都已成为副队长,每月都有近万元的收入,“在老家,还是那样穷,如果不来青岛港,日子会怎样,真的不敢想象。”工人有了干净衣服,有了实实在在的工资收入,真正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一门心思回报企业,企业梦、中国梦,就不难实现。

  除了物质上的保障,精神上的感召也是青岛港的一大法宝。在青岛港前港公司食堂,笔者拍下了一张照片:前港公司经理、62岁的全国优秀企业家张再春来到工人中间,工人们看张再春的眼神,是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这种感觉并非特意修饰,而是发自内心。为什么张再春能如此令工人倾心?工人们的回答是,张经理六十多岁了,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几年来,每天晚上一两点进港巡查,为船东货主解决难题,作业现场也成了花园。“三千名工人,几乎都认识,真心实意地对待职工,为我们着想。”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来源:大众网


关于"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