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19:43来源:青岛日报
一名普通劳动者,如何在平凡岗位上成长成才,在普通岗位上成就梦想?
青岛港用多年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为职工搭建起成长成才的阶梯,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培养造就了一支以6000多名知识分子、8000多名技术工人和9000多名农民工为主体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金牌工人、农民工、知识分子,他们出身不同,岗位有别,但在青岛港,他们都获得了一样的成功。
透视青岛港的经验,不难看出:把普通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放在企业改革和发展第一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让职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这是青岛港充满活力、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走进青岛港,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然而这不仅仅是标语,更是一个企业对工人的尊重。
这种尊重体现在他们为员工搭建了“想学就有机会、想干就有舞台、干好就有前途”的成长通道,让职工感到港口真正重视他们、真心培养他们。
这种尊重体现在他们坚持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年龄”的用人机制,让职工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种尊重体现在他们建立了“在岗位上培养人、在实干中使用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的激励机制,让踏实肯干的得实惠,让干得好的名利双收。在这里,知识分子有职称评聘体系,技术工人有考工晋级,农民工与城市工同工同酬同权,人人都有公平竞争、富有活力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尊重体现在他们培育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大胆创新、重信守诺、创先争优”的企业文化,营造了比学赶超、创新发展的浓厚风气,营造出充满着浓浓亲情而又释放着创业激情的发展环境。
“港口给我舞台,我还港口精彩。”曾经弯着腰干活的码头工人,在港口育人成才的平台上一个个都挺直了腰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学习钻研、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企业发展潜力空前释放。最终,职工梦与企业梦实现了同频共振——
在青岛港这所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里,广大员工立足岗位,人人练绝活、强技能、提效率,成为推动港口攻坚克难、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助推港口装卸生产开启了“秒”时代,创造出了一个港口相当于两个港口、一个码头相当于两三个码头的业绩和效率。正是依托广大职工,青岛港在生产、建设、发展中,一次次地赢得了客户信赖和市场先机,打造出青岛港口转型升级的新优势。
青岛港工人群体在普通岗位上普遍成才的鲜活案例,恰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方向:“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