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部分菜价赶超京沪 今年肉菜有望直销

2013-01-09 14:54 来源:齐鲁晚报

 

  两级商贩都称不赚钱

  “虽然菜价贵,但是我们根本赚不了多少钱,一斤菜能赚三五毛钱就很好了。”在镇江路农贸市场卖菜的冯女士说,刨除摊位费、卫生费、水电费等各种费用,一天下来只能赚一二百块钱。“菜价越贵我们越不赚钱。”冯女士说,因为菜价一高买菜的市民就少,也不会买很多菜。

  在湖岛路农贸市场卖菜的菜贩张乐意说,菜价高也是不得已,“进菜是按一个价进,但是卖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价,像西红柿,卖3块5才能赚钱,但是现在买的人少,只能降到3块,还得把小的、烂的挑出去。”张乐意告诉记者,市场的摊位费一天是30块钱左右,还有水电费、卫生费等费用,除去这些费用,一天从早忙到晚也赚不了多少钱。”

  “我们是靠批发赚钱,卖得越多赚的钱才会多。”8日早上,在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从莱西来的蔬菜批发商张勇介绍,现在蔬菜价格一路上涨,每天的销售量有所减少,总体利润跟以前没什么区别。张勇每天能卖几千斤的菜,每斤菜的利润顶多3毛钱,按平均卖5000斤计算,一天下来挣1500元。但每天进入蔬菜批发市场就要交100多元的摊位费,再加上每天七八百元钱的油费和一个工人一天100元的人工费,剩下钱的也不多了。“每天就是赚个辛苦钱,不是菜价高了我们就能多赚钱。”张勇说。

  委员建议:

  推广“车载菜”划专区卖自产菜

  菜农的菜不好卖,价格低,市民却每天都在买高价菜。卖难买贵已是不争事实,但商贩都喊不挣钱,问题出在哪儿呢?“还是因为中间流通成本高!”市政协委员、青岛艺术学校老师王岩说。

  “两会”前,王岩专门去青岛城郊做了调研,菜农的菜卖不出去或者价格低,有的菜都烂在地里头了,也少有人去收。“菜农的菜运到市里,有运费、摊位费等中间流通费用,如果建立‘车载菜’,或者给农民开辟专区销售自产菜,这就能减少成本,实现菜农市民双赢。”王岩提到的“车载菜”,是指城市周边郊区的菜农头天摘菜,连夜进城,整个销售环节主要在车上进行。“车载菜”具有零环节、短运距、少运费、没有进场费和摊位费的优势,比进入市场里的菜便宜、新鲜。

  王岩认为,可以利用社区空地,废旧设施场地开办专区,不收摊位费、进场费、提供免费的销售平台,让菜农到专区销售自产菜。而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测,王岩建议相关部门可提前介入,从源头抓起,地头检测,统一管理,统一运销。

  部门回应:

  今年展开直销机制农超全面对接

  8日,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向记者介绍,目前,青岛已经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稳定菜价肉价,今年又支持市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5处。

  “我们元旦期间进行了调研,农贸市场的摊位费,贵的能达到一年6万元,便宜的也要1万元。”马卫刚说,现在青岛已经尝试对农贸市场实行公益性改革,通过政府回购或者参股一些农贸市场,增加话语权和调控权,并建立肉菜储备制度。

  岛城2012年探索了农超对接模式,可以实现蔬菜从地头直接到街头、进超市,减少蔬菜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马卫刚说,今年,肉菜的直销机制将会全面展开,农超对接、农社对接都将大面积推广。“可以对不同的社区采取不同的办法。社区周边有农贸市场的,就把蔬菜直接送到农贸市场;远离农贸市场的,就利用周末时间组织车载菜进社区。”

  另外,马卫刚还提到,由于元旦期间天气变冷,蔬菜的供应量减少了40%,价格上涨了20%。春节期间可能会更冷,为了稳定春节期间市场,青岛市将由政府出资20万元购入保温箱、保温棚等,无偿送到三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防蔬菜被冻坏。

首页  上一页  [1]  [2]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