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航员对海试是满怀信心的”
“蛟龙”号目前配备了三名潜航员,据徐芑南介绍,三名潜航员中的叶聪不仅是潜航员,也是潜水器的主任设计师,参与了潜水器的总体设计,对潜水器整体结构、性能和功能很熟悉。
“他全程参与了50米、1000米、3000米和5000米的下潜,在很多次下潜试验中都是主驾驶。”徐芑南说,“如果实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改进,设计人员能在一线拿到一手的资料和数据是最好的。”
他介绍说,另外两位潜航员——唐嘉陵和付文韬,是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的,6年来经过了一系列系统培训,并通过了心理素质考试。他们全程参与了潜水器部件验收、组装、实验、陆上联调、水池实验和所有海试任务,也都获得了潜水器主驾驶资格。
“为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三名潜航员一年来进行了28次下潜训练,重点进行了水下沉积物取样、生物取样和微生物取样工具操作的训练。这次出去,他们是满怀信心的。”徐芑南说。
海试成功后将尽快投入应用
2002年开始立项,从设计、建造,到进入海上试验阶段,即将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意味着“蛟龙”号已经走到试验阶段的最后一步。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主要目标和任务,首先是要证明潜水器具备到达7000米深度的能力。”金建才说,“当然,深度对于潜水器来说只是基础,我们还要验证潜水器在7000米深度时的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指标,同时通过海试培养壮大我国载人深潜队伍,完善作业规程,为今后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科学有效的运行打下基础。”
他同时表示,如果实验顺利完成,“蛟龙”号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投入应用。
“我们已经召开了潜水器应用研讨会,各领域专家对实验完成后潜水器的实际应用非常期待,相信海试成功后,‘蛟龙’号就可以尽快发挥出它的效益来。”金建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