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点评
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五年来,我们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全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强劲的上升曲线,一步步大规模的跨越和一次次大幅度的提升,凝结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改换中,展露于我们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每一次精彩回眸。
在品读这份成绩的喜悦里,我们更有一丝丝、一缕缕的幸福和满足,因为城市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的兴盛。我们在解读那一组组发展数据时,撞击视线的是医疗、教育、文化的大手笔投入,是社会保障、市容环境、城市管理的持续改善。可以说,基础建设的大规模推进是城市发展的直观成果,但也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更大的能力,让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市民的幸福感浸润着城市,才能拥簇着城市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我们信心满怀,必将在实现“蓝色跨越”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本报记者王娉刘振兴
★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2011年5月23日,市容环境整治行动在全市吹响号角,市级财政累计投入16.7亿元,优先保障环境卫生、空气质量、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等突出问题的治理。经过200多天的努力,城市面貌大变样,群众生活质量大变样,城市品质大变样,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率由58.5%提升到66%。
★交通枢纽实现突破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和隧道全线建成通车。随着胶州湾交通瓶颈的突破,一桥一隧把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大大缩短了与胶南、黄岛、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青岛主城区的辐射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大青岛开始在更广阔的空间舞动出迷人的舞步。
2009年11月30日,青岛地铁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岛城市民憧憬了22年的地铁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奥运助推青岛文明
伴随奥帆赛的圆满成功,青岛兑现了郑重承诺,实现了奥运梦想,更实现了奥运筹办、经济发展与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交融共进,加快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青岛的历史进程。
★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我市连续三年开展了“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的“三民”活动,还通过电话民意调查、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途径,拓宽政民互动平台,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大决策,2009年3月2日,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50个部门全部入驻,实现行政审批“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在地方立法中,我市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开征求意见、举行专家论证会、召开立法听证会等方式,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立法工作的途径。
★群众安全感持续提高
全市政法战线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最安全、最稳定、最和谐城市”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一举摧毁了为害多年的以聂磊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持续好转。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1年社会公共服务蓝皮书》中,我市公共安全指数位居全国首位。